20180207读书随笔记心

《匈奴的子孙》读书随笔记

第四站民勤 20180208

我也是这样一路走过来的。那时节,我刚参加工作,也没有条件去看海,于是我找来了一些大西洋的图画,把它们贴在会的墙上,我的宿舍里,就充满了冰川、大海,和一种我的活中不存在的诗意。不管在生活中遇到多少挫折和打击,回到小星里,看到那么多令我向往的诗意存在时,我就觉得,自己的生活也有了温馨。它是读书、写作和修行之外,我对自己的一种奖励。后来,有了一定的条件,我又弄来了一个小盆景,不大,不到一尺,在里面放上水、放上假山,装饰一点绿色就有了山水的氛围。每次看到它,我都会用想象力放大那清凉的感觉,让自己沉浸在山野生活的氛围之中,将生活带来的切烦问感,都消融在对大自然的想象里。当然,我还有禅修,还有读书,还有写作,这一切,都是我对抗庸碌的武器。
——摘自《匈奴的子孙》雪漠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千江有水千江月,拍于山东


读到这一段,再看看现在的雪漠老师,内心总有些说不出的味道。这种味道包含了很多层的意义。第一,是敬畏。学生对老师的敬畏。相信读过《一个人的西部》的朋友对雪师的过往多多少少都了解。一个人的战斗史,一个人的命运史,一个人的成长史。西部那块土地,从古至今,人海茫茫,芸芸众生。但无论多少个,似乎最终都成了一个模子了。就像小时候听到了这样的一个故事。一个记者到西部去拜访路遇一个放羊的小孩。他问小孩放羊做什么?小孩说,赚钱。记者又问,赚钱做什么?小孩说,娶媳妇。记者问,娶媳妇做什么?小孩说,生娃。记者又问,生娃长大做什么?小孩说,赚钱娶媳妇生娃……呵呵,您看,是不是一个模子。当然,东部有东部的模子。模子换个词就是模式,人都活在了一个无意识的模式中,当开始反思模式时,或许,时间已经不够了!所以,雪漠老师从小就是有梦想的人,他用自己的前半生来实践了梦想,同时也实现了梦想。第二,有一颗走出去的心。曾经有一位西部的朋友告诉我,她非常想去看看大海。看到大海时,她内心会有一种澎湃感。她告诉我,大海的宽广博大与沙漠的广阔无垠相比是不同的。大海,赋予了人类诸多想象力,浩瀚无边界。而沙漠,给人的更多是一种荒芜的凄凉。人在沙漠里,会激发出那种人类原始的力量。无论是大海,还是沙漠,我都觉得人要出去走走。

雪漠老师一直都在说,走不走的出去没关系,但首先要有一颗走出去的心。我很认同恩师的话。就像这次在第四期雪漠智慧课上,雪漠老师讲到,有什么样的心就会有什么样的世界,就会读什么样的书,做什么样的事,就会有什么样的境界!看吧,人的起点多高不重要,重要的还是那颗心。

静静地睡吧。宁静的夜晚也需要一颗沉睡的心!晚安!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做了游记分享的缘故,最近私信我的人明显多了起来,总结起来无非就两个问题“你做什么的呀,怎么这么清闲?”“我也想出去...
    造梦者独慕溪阅读 3,470评论 29 53
  • 对于我来说,写作就像是一道障碍,而如今我想跨过这道障碍,走下去。我是一个时常会把一件还未发生得事情想象的过于美好,...
    暖暖的周阅读 463评论 0 1
  • “你要做干妈了” 说不出什么感觉,放下,高兴,茫然或许都沾染一点!这么多年过去了,三个人,一个已是两岁娃的妈,一个...
    忘尘memory阅读 258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