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是害怕了独来独往的冷清,所以去教稼台游玩便专意带上了我家小丫。那年,她嗨不到八岁,正上三年级。游玩期间,有了她的问东问西和窜来窜去,倒也平添出好多的惬意来。
记得,在仿古一条街,欲向一位大娘询问教稼台所在时,突然见她扯着我的衣袖,不住地用右手拍打着我的后背,而且大喊大叫:“老爸,老爸!你看,你看!”
顺着小丫左手所指的方向望去,我都乐了。嗨!你看我,这都到了,竟然还要多此一举?尽管教稼台的大致方位我是知道的,然而临近跟前的我还是不免犯起了迷糊。
举目向对面望去,但见——万千垂条呵护之下,低矮院墙拥立之间,正有一座飞檐挑顶、雕梁画栋的方正门庭及其匾额大放异彩。
瞅着匾额,小丫问:“老爸,中间两个字,怎么念?”我说:“这念稼,那念圣。稼,是种植的意思。圣,是神圣的意思。”小女又问:“老爸,那教稼圣地,又是什么意思?”我说:“就是说,这儿是传授种植技术的神圣地方。”
跨进朱漆大门,即被满园秋色拥入怀中,让人倍感亲切。漫步在青砖铺就的笔直小径之上,又得两旁曲草垂条的夹道恭迎,更是感激烧心。
抵至小径尽头,却见小丫早已于此等候。她摸着石像,在问:“老爸,这位光着脚丫子的老爷爷,他是谁呀?”好笑之余,赶忙回答:“这位老爷爷,就是前面说的传授种植技术的那个人,姓姬名弃,后稷是他的大号。”
看着后稷左手抱五谷、右手持农具的石像,小丫自言自语道:“后稷老爷爷,怎么坐在冰凉的石头上了?哦,我明白了,他那是干活干累了,正坐着休息呢。”我立马接过话茬:“可不是嘛!后稷老爷爷,每天起早贪黑的,既要学还要教,可忙啦!人们怕他忙坏了,所以才硬要他坐一会的。”
绕过石像,我们随即见到了此前我所魂牵梦绕的神台。只见,掩映在粗壮松枝之间根植于方正平台之上的神台,下宽上窄,貌似被翻了一个跟头的粮斗。据说,神台就是根据“覆斗为台”的古老传说建成的。
神台基座为条石筑就,神台周身由青砖砌成。神台门洞的上方中央,嵌有一块横向黑底石碑,凹刻的“教稼台”三个大字格外引人注目。
登上五层石阶,走进教稼台,这才发现东南西北的门洞四下连通。“老爸,这些门洞为什么是连通的?”有了小丫好奇的问,也就有了我郑重其事的答了:“教稼台以前是坐落在街道上的,行人和车马要从下面通过,不连通肯定不方便呀。”
“老爸,这儿还有一个楼梯。我们上去看看吧。”还是小丫厉害,又有了新的发现。楼梯是内置的,并不像钟楼的都是摆在外面的。内置的好处,恐怕就在于节省了,当然也就相应地增加了难度,我不禁感叹起它的精妙了。
爬上陡峭的楼梯,眼界一下开阔了许多。近处的树木和屋舍再明了不过,远处的农田和土塬也清晰可辫,好一派美不胜收的古镇风光啊!
赏罢美景,感觉有些累了,随即席地而坐,和小丫聊了起来。所聊内容,自然还和教稼台有关了。我问小丫想不想听故事,她频频点头。
“古时候,我们这里有一个孩子。他不爱别的,就爱一样,那就是种庄稼。他可勤奋啦!前人留下的书,他都看遍了,学下了。可是,前人留下的书,记得很简要,有好多东西有错误,也有好些东西没有记载,怎么办?这个没有难倒他,因为他是一个爱观察、爱动脑、爱创造的孩子呀。”
“就这样,年复一年,他长大了,他学到和写下了好多东西。可是,要这些东西干什么用呢?这个,他当然清楚了,就是要造福于民,让人们都有饭吃,而且要吃饱呀。于是,他就不辞辛劳地走到田间地头,为人们传授起种庄稼的技巧来。”
果然,没出几年,人们都收获了不少的粮食,也都出自真心地夸他了不起。当时的帝王听到了,派人调查后发现他的确干得相当出色,于是就提拔他作了农官,专门教人种地。人们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收成,所以特别感念他,感谢他,感恩他,尊他为谷神。”
小丫听了,不无感慨地说:“难怪——人们为他塑了石像,他确实太伟大了,我也要向他学习!”“那你,怎么学呀?”见小丫有所觉悟,我急切地问。小丫不好意思地说:“就是,做一个对大家都有用的人呀。”闻听,我好生感动,看来这趟游玩还真的有了意想不到的收获。
》谢谢赏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