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一过了正月十五就不由得特别地惆怅——这年也过了,节也过了,那我又该吃点什么好呢?
民间相传:“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既然都是龙抬头的日子了,所以也就普遍地把食品的名称都加上龙的头衔——也算是沾上了龙的光,就比如总有人经常挂在嘴边的“我认识谁谁谁”——拿出来也够说上两天,于是乎饺子叫“龙耳”,面条叫“龙须”,米饭叫“龙子”,汤圆叫“龙眼”——从大年初一到正月十五,从龙耳到龙眼也都吃了个遍,照实讲也真真有点腻味,于是便很想很想吃吃龙鳞——也就是大煎饼呀。
按理说这个大煎饼应该是每一年的二月二才可以吃的,可事实却是刚刚过了正月十五,我就开始很积极地张罗了——真等到了二月二,也早就吃过了气了。
话说这摊煎饼可也是个不大不小的技术活呢,小锅小灶肯定不太好用,据说专业摊煎饼的在忙的时候一天一宿能摊出好几袋面粉的煎饼——有点儿扯远了,自己家做不了那么多——放久了吃不掉煎饼皮会变硬,或者是裂口,是相当影响口感和外形的。
若是摊煎饼呢和面很关键,要稀稠适当,第二步也很重要就是在往锅里面加油的时候——那油一般不能直接倒,猪油也好,色拉油也罢,最多也只是在锅底薄薄的抹上一层,既得保证摊煎饼的过程中不能粘锅,又不能太油腻,因为在煎饼卷完菜以后的最后一道工序还是要放进锅里再加油烙一遍的。
除了摊煎饼的时候油一定要少放,而且锅底下烧什么也都很重要,这样的细节问题也不要忽略哦:人们都是提前去松树底下把干燥的松针收集回来——因为摊煎饼的时候,火候即不能太软,又不能够太硬,而从前许多年来积累下来的经验证明只有松针在锅底下簇簇燃烧时,那火苗强弱程度才是最理想的首选,也可以算是旁证了一下劳动人民才是大智慧亦或是智者一直在民间的道理。
第三步就是炒煎饼菜了:豆芽是主料,辅料依次为豆腐、粉条、肉丝、韭菜、海蛎子、蚬子肉,也有同时往里面加萝卜丝,香菜,油渣儿等等等等的,也全凭个人喜好罢了。
煎饼菜的做法如下:先处理最费时间的豆腐,先将豆腐用盐水腌制一下,上锅蒸后切片,接着放在锅中煎至金黄,切丝备用;粉条,用水煮熟,冷却后切段;韭菜切段儿;豆芽下水稍烫即可——时间过长豆芽会分分钟变成一团乱线,悔之晚矣。最后所有的主料配料连同佐料放在一起下锅大火快速翻炒至熟,就是做好的煎饼菜啦——每张大煎饼都卷入适量的煎饼菜,入热油锅,煎炸至金黄即可,油汪汪香喷喷,就一碗清清淡淡的稀饭,总算是从春节期间的大鱼大肉里面拔出腿来——简直是百吃不厌!
(无戒365极限挑战日更营第一百一十八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