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非常有名的广告。
[百度百科]钻石,是指经过琢磨的金刚石,金刚石是一种天然矿物,是钻石的原石。简单地讲,钻石是在地球深部高压、高温条件下形成的一种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晶体。钻石的形成条件一般为压力在4.5-6.0Gpa(相当于150-200km的深度),温度为1100-1500℃。
钻石是世界上最坚硬的、成份最简单的宝石,它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具立方结构的天然晶体。其成份与我们常见的煤、铅笔芯及糖的成份基本相同,碳元素在较高的温度、压力下,结晶形成石墨(黑色),而在高温、极高气压及还原环境(通常来说就是一种缺氧的环境)中则结晶为珍贵的钻石(无色)。
结论:瞬间(的高温和高压)成就了(自然界硬度最高、代表忠贞爱情)永恒(的钻石)。
最近几个校友小聚,聊起当年在学校的时光,感慨万千。进学校第一个学期的开始,大家刚刚从高考的千军万马中冲出来,特别放松和贪玩,加上没有家长老师的督促,导致学习效率大大下降,以至到了考试前才发现“该看的书都还没有看”,记得每次考前一周的晚上,几乎所有寝室在熄灯后,还有不少同学“秉烛夜读”,真所谓“考前磨枪,不快也光”,当时还发生了一起影响较大的事故:一女生在蚊帐里点蜡烛看书,引起火灾,该女生被烧伤后被迫休学。
这件事当时在学校引起了很长时间的整顿,组织大家开展了诸如“凡事预则立”、“不打无准备之仗”的学习,对那种考试快到了才“临时抱佛脚”的想法进行了深刻的反省和检讨。
但是,用现在流行的一个词“然并卵”,过去这么多年,我们的拖延症似乎并没有因为那场事故的警醒而有所改观。
有位在媒体工作的同学说,也奇怪啊,不知为什么,灵感总是在最后一刻爆发,这可能也是我一直拖延的原因吧。每次都是这样子。事情拖到最后一刻,干得特别好,特别快。比如说写稿子,总拖到最后一天写,就写的非常好,自己非常满意,时间也特别快。写完以后心情就特别爽。但是之前的几天心里就是一只纠结,一直压抑。这种情况怎么改变呢?难道我是必须有压力才会有动力吗?
另一位已经担任国企高管的同学深以为然,说他自己的体会是:
也不知怎么回事?我的部门的多数同事,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凡是要完成的事不论时间如何充裕,也从来不会抓紧,直拖到最后一刻再也无法蒙混过关的时候,才会灵感爆发的不分昼夜的抓紧完成。因此总感觉团队的管理很不轻松。
很有意思的话题,似乎思考得越久,准备的时间越长,而并不代表最后可以做得更好。
相反,和思考很久的事情相比, 面对突如其来的状况或“火烧眉毛”的事,很多情况下总能处理得蛮不错,虽不是十分完美。正如《零秒思考》一书所说
“多花时间并不意味着思考可以深入”。
其实,并不是花的时间越多就越能做好一件事情。不论是写文章还是做企划,很多人应该都曾感到在截稿前的效率远比之前要高好几倍。与电脑不同,人的大脑和内心十分依赖环境和周围的状况。(P95)
很多人绞尽脑汁思考,而实际却是原地踏步、毫无进展。即使想好好考虑一下,但是眼前总会浮现出别的事情,无法集中精力思考。如此反反复复,花了时间却总是无法深入,得不出结论,只是来回兜圈子。归根结底,就是因为大多数人都不知道怎么才能做到“深入思考”。
从远古时期开始,人类如果在自然环境中碰到了狮虎之类的猛兽的时候,就会瞬间决定是用矛决一胜负,还是跑为上策,或者是叫来同伴支援。眼前的猛兽已经露出獠牙准备扑过来了,这种危险时候根本没有犹豫的时间,如果什么都不做,便会被吃掉。面对这种情况,人类是在瞬间思考可行的方法,瞬间比较优劣,瞬间做出判断并付诸行动,才得以延续生存下来。
零秒思考,并不代表之前什么都不做,只在那一瞬间作出决定。而是必须在最短时间内进行调查和信息收集,如果不进行这些基础工作,那么思考的基准和范围都将是没有根据的猜测。
2017年3月16日,南昌市老福山立交发生了一起交通事故,当场引发了大火,当时的新闻报道如下(详见截图),三位救人英雄分别是许诺、应维雨、杨国华。
在那么危急的情况下,人的反应就是如“零秒思考”中所说,就是瞬间判断形势,并马上作出如何行动的决定。那么,许诺他们之所以能这么做,除了他们的高尚品德支持外,和他们平时的积累和经历有很大关系。以许诺为例,他曾经是北京门头沟消防中队的战士,受过严格的消防训练,有过硬的火灾施救基本功。
因为有“零秒思考”下的正确决定,让三位英雄的瞬间成为值得永远铭记的永恒!
www.jxnews.com.cn/zt/system/2017/03/17/015884773.shtml江南都市报关于南昌老福山高架桥救人事迹的报到
在当时紧急的情况下,救人英雄许诺是怎么想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