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日,我闲来无事,顺着紫藤萝的枝枝蔓蔓,误入一窄巷人家,只见门头赫然显立"薛府"两个大字,想必是京中官宦人家,门庭虽简,所见处细细看来却别出心裁,穿过屏风,一老一少正坐在梧桐树下乘凉,老者一手持书,一手背后,抬头看这枝繁叶茂,浅词吟道:庭除一古桐,耸干入云中。一旁低头正兴致勃勃玩树影的女儿随即来附:枝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其父转身,惊讶于他八岁的女儿竟有如此才情,不仅对仗工整,而且构思巧妙,可马上便转喜为悲,往来风,南北鸟,细细一想不就是风尘吗?
此女便是薛洪度,又名薛涛。
没过几年,其父因勇进谏言,得罪了当朝权贵,被贬至川,没错,就是李白笔下的那个难于上青天的蜀,一路跋山涉水,颠沛流离,又几年,其父出使南召中途染病而命丧黄泉,此时,薛涛年仅14岁。
14岁的我,正是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年纪,常常默念,我左手有过目不忘的萤火,右手是十年一个漫长的打坐,郭敬明的小说还大肆风行,十年,从我们口中不痛不痒,而对于这个家道中落,性敏聪慧的女孩来说,确是飞速成长的十年,她洞晓音律,容资美艳,十六岁便沦为乐妓。
后来我不止一次想,若这个集美貌和才华于一身的女子,一生殷实丰盛,随着历史的洪流步入为人妻,为人母的常规轨迹中,又会怎样?最近看许多历史卫道士又出来高呼,说薛涛必为乐妓,否则不会有那么多千古绝唱,不会有流传至今的风流佳话,历史上从来不缺少贤妻良母,可享有盛名的女诗人却捉襟见肘。每每听到这样的歪道斜理,我就恨不得把他扔到三国鼎立,六国战乱的时代,让乱世再造就一个英雄。
若干年后,有一次我游学至浣花溪,只见竹林疏疏,流水淙淙,草木花卉铺陈其间,亭台楼阁错落有致,远望是水天相接,碧澄一片,近看有弱柳扁舟,诗意栏杆。道路两旁是枇杷花和菖蒲花,大有扰弱新蒲叶又齐,春深花发塞前溪的欣欣向荣。
亭中有一女子,着女冠服,仙风道骨,步履轻柔,背竹临湖,以天地为景,以经历为意,作字无女子意,笔力峻激,其行书妙处颇得王羲之之法。
我本无意打扰,忽见笺上小诗,不禁悲从中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一别几十年,元稹的音容笑貌早已化作缕缕青烟,这首她最爱的人为别人做的诗,如今却成了她思念的寄托,她和元稹相识一日,相爱一年,离别和祈盼却贯穿了她此后的一生,花开不同赏,花落不同悲,欲问相思处,花开花落时,这个周旋于蜂蝶中,享名于千里外的女子,最后青衣孤灯,恰恰应了,半缘修道半缘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