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格里沙漠穿越纪行
原创: 本本
为什么要去腾格里沙漠?个人比较极限运动,洞穴探险、山地野外生存、山地马拉松,但是近年来由于摩羯座天生工作狂的倾向,花在工作上的时间越来越多,运动越来越少。好久没有跑马拉松了,体重超标,轻度脂肪肝,这些原本不该属于我的名词接踵而至,仿佛早已告别了青葱少年,在中年油腻大叔的路上倒是越走越远。腾格里沙漠定向15公里加营地露营及次日3公里越野引起了我的兴趣,人生一定走一次沙漠。
晚上从北京西站的火车,翌日早上抵达因此火车站。一眼望见沐浴在朝阳中的银川市花——马兰花雕塑,刹那之间美呆了。
在玉皇阁旁边的清真店里吃碗泡馍,沿途欣赏银川的古老建筑鼓楼。行至海宝公园,看飞鸟在岸边自在盘旋,遥望银川北塔,不知不觉已来到海宝塔寺。
银川北塔,又名“黑宝塔”,坐落在银川海宝塔寺内,大佛殿和韦驮殿之间,是寺内的主体建筑。在塔之上,放眼四望,可一览银川塞上江南风貌,听着塔上传来的阵阵风铃声,顿觉穿越千年。据说这是宁夏始建年代最古老的佛教建筑,为我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当夜幕降临,夜色中的银川北塔,水天一色,相映成趣。
次日,组队前往腾格里沙漠,路上途径了贺兰山脉。贺兰山是一条南北走向的山脉,是一条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对银川平原发展成为"塞北江南"有着显赫功劳。它不但是我国河流外流区与内流区的分水岭。也是季风气候和非季风气候的分界线。山势的阻挡。既削弱了西北高寒气流的东袭,阻止了潮湿的东南季风西进,又遏制了腾格里沙漠的东移,东西两侧的气候差异颇大。贺兰山还是我国草原与荒漠的分界线,东部为半农,半牧区,西部为纯牧区。
贺兰山山体东侧巍峨壮观,峰峦重叠,崖谷险峻。向东俯瞰黄河河套和鄂尔多斯高原。山体西侧地势和缓,没入阿拉善高原。贺兰山是温带荒漠与温带荒漠草原的分界线,是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又是西北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水岭。高耸的地形及良好植被对保护富庶的银川平原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
途径盐场,地面盐白如雪,盐池析出的盐分在沙漠上白茫茫一片。
来到了穿越腾格里沙漠的起点——麦草方格。这种麦草方格是防风固沙护路的利器。
也许是在救援队做教官的原因,看到标着红十字的救援车,就感到满满的安全感。
这就是传说中的橘色巴士,气质风格与黄沙和蓝天毫无违和感。
看着荒凉的植被,和连绵的沙丘,我们开始了穿越腾格里沙漠的行程。
一处散落着的植物化石映入眼帘,吹去尘土,露出了植物茎秆被沙子填充的形状,初步判断是梭梭。腾格里曾经叫做腾格里草原,而后叫做腾格里沙地,如今,却被称作腾格里沙漠。名字的变迁,也反映了生态环境的变化。
梭梭是古老的植物物种,由于根系发达,一般主根深达2米多,最深者可达4~5米以下的地下水层,因而具有极强的生命力。梭梭的寿命也很长,存在多长时间尚无考证。梭梭没有明显的年轮和树皮,它的树冠常年经受烈日的烘烤和狂风的撕扯,与风沙的长期博弈,使其树形特异多姿。
梭梭是一种长在沙地上的固沙植物,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是温带荒漠中生物产量最高的植被类型之一。它既能耐旱,耐寒,抗盐碱,防风固沙,遏制土地沙化,改良土壤,恢复植被,又能使周边沙化草原得到保护,在维护生态平衡上起着不可比拟的作用。如今,看到梭梭的化石,无以名状的感觉。
尽管生长环境恶劣,梭梭却执着地吸取着大地的精华,并用其来之不易的精华毫不保留的滋润着荒漠肉苁蓉。传说自然界中先有的荒漠肉苁蓉后有的沙漠,因为荒漠肉苁蓉吸尽了大地的精华,万物的灵气,所以才使大地变成了沙漠。因此,荒漠肉苁蓉也被称为“地精”。
由于长期不合理的放牧、樵采及挖掘肉苁蓉,破坏极其严重,梭梭林大面积死亡、萎缩。
沙漠并非一片死寂,甲虫和蜥蜴在这里生息,幸运的话还能看到沙兔。
开心了就在沙地上撒欢练练少林拳和八卦掌吧!
站在沙丘上,凝望落日的方向,望见一片沙漠中的湖泊,距离太阳湖营地很近了。
顺着落日的方向,加速向太阳湖营地走去。
夜幕降临, 在太阳湖营地安营扎寨。
走了15公里并没有感觉到累,夜晚听着湖边水鸟和草虫鸣叫的自然交响曲进入梦乡。
仰望沙漠的夜空,月亮如天空之眼。
早晨,看太阳从沙山缓缓升起。如诗如画。
一对水鸟向着朝阳飞去,在天空留下剪影。
此时,也有排成人字形北归的燕群列队飞过太阳湖的天空。
大家在沙山上滑沙,奔跑,撒欢,反正有大把开心的时光。
一个人跑上上最高的沙山,有些路,有些风景,有些使命,注定只属于娑婆世界的勇士。
分组做寻找水源的小游戏,却充满了地理常识的运用。大吼一声否决了组长拍脑门的决定,找到一个低洼处的目标开挖,30厘米的深度就挖出了水。平时训练野外生存技能没有白练,关键时候用上了。
太阳湖的湖水东边的一半是咸水,西边的一半是淡水。这个挖到的水源位于太阳湖的西侧,过滤之后是可以饮用的。
集合队伍,进行剩下的3公里沙漠穿越。
即将走出沙漠,挥手与腾格里的天告别。
嗯,也有人为了拍照效果好看,穿着休闲装走这剩下的3公里。
腾格里沙漠穿越经验总结:
在沙漠中,喝水要领和登山类似,要小口的喝,每次不超过三口。为防止晒伤,一定要穿长袖,带遮阳帽和魔术头巾护脸。走沙丘全脚掌着地用力,比单纯前脚掌或者后脚掌更省力,这样会在沙丘上留下浅浅的脚印,而不会整个脚陷进去再费力的拔出来。
作者简介:
本本,北京师范大学,文化产业专业。2012年就职旅游策划师,2014年在国学教育基地与教育基金会就职驻地代表,兼任古琴助教与传统武术教练。中国武术协会会员、北京黑光救援队教官。
生态人类桃花谷生命故事会、荒野拓展组织者之一,拾木教育课程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