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引导,我们就会想起机场、商场等场所的指示系统,对于顾客快速找到自己目的地的路径有直接的帮助。在我们APP的设计中,引导页也同样起了一个介绍、指引的作用。本文针对引导的设计,进行详细的分析。
引导设计,顾名思义,是帮助和指引用户,常见的有两种,其一,新用户首次打开APP的指引;其二,是新功能的使用指引。在我们的实际使用中,也赋予了更多的意义和场景,比如品牌形象的宣传、运营活动的引流等等。一个优秀的引导设计,能对产品形象有直接的提升,且能够大幅度的引流;而一个失败的设计,也会导致用户的大量流失。
在各个时机需要进行的引导策略:
获取阶段:种心锚,新功能的引导主要是混个脸熟。需要注意的是信息轻量,频次不能高。
激活阶段:好奇心驱使用户进一步了解功能,需要在引导上详细示能。
使用阶段:一般这个阶段新功能引导早已被用户遗忘,判断用户行为后,恰到好处的进行一下新功能的引导可以有效提高使用率。也会带给用户非常贴心的感受。
离开阶段:用户长时间未再次使用新功能可以适当唤醒,因为用户对新功能是有所了解的,可以仅做最简单提醒,或展现更多的能力。
推荐阶段:用户自发的口碑营销,这个阶段需要做到从推荐到获取的闭环,激发用户分享动机,以及防止推荐喷发引起反感。如下图微信发纯文本朋友圈,利用用户好奇心自传播。
引导设计都能贯穿在用户使用产品的各个阶段之中,下文结合5W1H的原则进行分析。
首次打开App、新版本升级及新功能操作的引导设计
在上述三种情况下,引导设计承接的是教育、传播形象的作用,一方面提供操作方式的教学,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视觉语言或者文字内容告诉用户产品的特点;或者可以通过收集用户信息,使App呈现的信息高度定制化。
这里的对象是“新”用户,这里的“新”可以是指App全新的用户也可以指某个功能的新用户。
下文就根据具体的表现方式进行举例说明。
1.轮播展示图。
此种方式是最为常见也存在感非常强的引导。作为用户接触产品的第一个界面,优秀的设计可以塑造产品的形象、激发好奇心去深度使用。各个产品也在探索各种全类型的视觉语言,以期能更个性化更贴近产品调性。优点是到达率非常高,但是在强迫用户查看、滑动,会引发思考这个方式是否友好?是否有更轻盈的方式?
2.模态窗口
模态窗口也是常见的引导形式之一,通常可以引导用户下载、注册等等,特别是现在较为多见的红包形式的引导,对用户的吸引力比较大,转化率较高。
3.气泡提示
4.视频或动画教学
5.兴趣点选择
6.表单输入等收集信息方式
7.演示或预加载任务
运营活动的引导
8.Banner
9.下拉窗口
10.按钮
11.视觉风格
帮助和客服系统
12.Q&A问答
13.关键词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