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终于把孙瑞雪老师著的《爱和自由》画上句号,也为自己制定的每月至少看一本书的计划任务打上感叹号。
虽然对于书是过目一遍,可是一本书的精髓和传递的思想,又岂能在短短的时间内消化。作为二孩妈,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也会冒出很多的问号,最先是不断外求,通过学习,慢慢走向内在,答案哪有统一的版本,最终还是需要自己去探寻。在关上书那一刻,还是冒出想复盘的念头,同时也是一种教育上的反思,即说即做。
一、教育的对象是谁?
在我们传统的教育理念里,认为儿童生下来的时候是一无所知,他所需要的任何东西都是成人后天给他添加的。而在蒙特梭利教育以及现代心理学认为并非如此,儿童出生的时候,虽然对世界一无所知,但是他是带着一样东西来的,这个东西是每个人生命中必不可少的,就是“成长的潜力”,蒙特梭利称之为“精神胚胎”。
这个东西将要引领孩子,按照生命成长的自然法则的引导,探索这个世界,并破译蕴含在它内部的成长密码,创造和构建一个自我。
而作为父母,我们常常是说教型的,“这个可以···,这个不能···”,因为我们一直以来固守的认为孩子是一张白纸,需要我们帮忙添置绘画,可是殊不知自己还停留在传统父辈教育中,真正的教育对象,其实并非是孩子,而是已经作为父母的我们。
二、给与孩子最好的礼物是什么?
对于孩子而言,父母给予孩子最好的礼物是什么呢?是生活条件、物质基础,亦或是名牌学校、出国留学?有,当然是好,可是我能感觉的到,父母的成长才是给予孩子最好的礼物。如果父母固守陈规,说教、打骂、责罚孩子,外在的一切并不能使孩子感受到快乐,只有给孩子“爱和自由,规则和平衡”的环境,让孩子按照生命成长的自然法则,一个包括身体、情绪、感觉、认知、精神、心理、心灵在内的完整的成长,从而形成和创造一个自我,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三、如何给到孩子“爱和自由,规则和平衡”的环境?
都说父母是孩子的天花板,如果父母不成长,那么这个天花板是固定不变的,孩子自然而然也难以突破。只有父母不断学习与成长,让自己的生命像是一条流动的河一样,孩子的生命也会如同河流、大海一般,生生不息。
喜欢《爱和自由》中一段话,摘录分享:
人刚生下来的时候就像空中的水汽凝聚,变成雨滴和雪花落入高山和大地;然后像雪山上的雪一样,融化了,变成一条小溪逐渐流淌下来;到了少年时期,这条溪流越来越大,奔腾跳跃,水流湍急;到了青年时期,就汇集成怒江呼啸而下;到了中年,就成了长江,水流宽深,波澜壮阔;等到了老年,就特别宽阔缓慢,蕴藏丰富的宝藏和阅历,最后流进大海。
父母活出来,给孩子生命如大海般的波澜壮阔的环境,又何愁哺育不出川流不息的生命呢?!
最后,分享蒙特梭利教育学校建立的7条规则:
1、粗野、粗俗的行为不可以有。
2、别人的东西不可以拿,自己的东西归孩子自己所有,孩子有权利支配自己的东西(不是你的东西就都是别人的东西)。
3、从哪里拿的东西就归位到哪里(请归位)。
4、谁先拿到谁先使用,后来者必须等到(请等待)
5、不可以打扰别人。
6、做错事要道歉。并且有权利要求他人道歉。儿童拥有保护自己得到权利,任何人都无权伤害和侵犯他人。
7、学会说:“不!”
这7条有弹性的规则,并且在情景中进行。除此7条规则,孩子们是自由的,即使是不进教室,或是去院长办公室搬桌椅,都是允许的,这也是极大冲击着我的旧有思想。在这7条弹性规则中,体现着“爱和自由,规则与平等”,以此提醒自己,谨记爱孩子便如他所是,而非如我所愿。
心理学中常说的一句话“你这一生中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成为你自己”。赠予我亲爱的孩子,同时,也赠予亲爱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