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内向与外向(二)

接着上一篇是从理论体系入手来区分内向和外向。而在生活中我们又可以通过哪些指标来判断内向还是外向呢?很多人喜欢跟朋友一起出去逛街,吃饭,旅游,看电影等等。这就牵扯到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更喜欢逛街吃饭旅游电影,还是更喜欢与人一起的感觉。外向者忘往往是喜欢跟别人一起的。虽然看电影吃饭也不错,但是一个人往往没有与人一起更有动力。而我并不属于这一类。吃饭看电影旅游快乐不快乐本身只取决于电影质量如何饭菜口味如何,跟有没有别人其实并没有多大关系。甚至考虑到客观环境的限制,我觉得一个人会让我更加的专注,尤其是需要复杂逻辑推理深度思考的电影,一个人专心思考才能悟出其中的门道。至于旅行,往往也是我看书所疑惑,需要现场考察才能解决的,一个人旅行可以让我更加专注观察现场的蛛丝马迹,寻找答案。所以我的一个人除了本身的性格之外,跟客观环境也有一定影响。内向者对于吃饭旅游看电影本身的兴趣大于与人一起的兴趣。这里面还涉及到一个问题,喜欢与人一起的外向者未必是话很多的,尤其是是那种对想吃什么饭看什么电影觉得无所谓,但是就喜欢跟好朋友在一起的感觉,那么当他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他可能也说不上来什么话,但是从内心来说,于人一起的快乐超过了电影本身的快乐,仍然是内向者。还有一个更极端的情况,两个人经常在一起又不怎么说话,反而还是想待在一起。更是说明是外向的,两个人在一起没有直接的利益好处,也没有客观需求一定要在一起,那么嗨愿意在一起说明是与人在一起更快来,不是因为其他的更快乐。主持人演说家政治家常常是表达说话的高手,这就代表他们是外向的人么?其实也未必。说话表达那是工作的需要拉拢人气的需要。也许他们所表达的话正是他们一个人安安静静的思考得出来的呢?所以不是说内向者就不能从事主持销售等等与人打交道的职业。而另一种极端情况,孤僻,孤独就是内向么?恰恰相反。内向的人才不会觉得孤独呢,反而可以获得个人自由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孤独的本质是渴望与人家交流而客观环境无法满足这种需要。而孤僻很难说是内向外向了,孤僻的本质是一种情感隔离。人们通过隔离外部环境来避免来源外部世界的伤害。未必是不喜欢与人交流。就像人们面对巨大的心理创伤反而会更加的平静,这未必是麻木不仁或者是心理素质很好,而是内心启动了防御机制避免过大的心理冲击给自己造成的伤害,而启动这种防御机制,人们实现了情感隔离,认为已经发生的事情并不存在。孤僻本身也不见得会导致抑郁,抑郁的本质是心理的攻击性指向自己,属于自我攻击的一种方式。而孤僻是屏蔽外部攻击的一种方法。

最后还要说一下广义上的交流。很多人喜欢独处喜欢一个人未必代表他就没有在与外界交流。一个人在屋子里上网,看书,看电影,听音乐看动漫看画画。等等,所有的艺术舞蹈动作声音本身也是语言的载体,他们跟我们面对面的口头交流本质并没啥区别。反而形体书面的交流更有深度,获得的快乐更持久。即使外向的人也可以从这种形式的交流中获得快乐。哪怕这种交流是人们未必能直接看得到的。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一直很喜欢旅行,有人曾这样说——旅行其实是从自己待烦了的地方去到别人待腻的地方。而我却不然,旅行之于我,是生命...
    思思培阅读 391评论 0 0
  • 2014.5 你来自哪里 想要去往何地 是否 只是一心向往着终点 那些旅途中的风景 也许你未曾在意 去发现吧 其实...
    执笔的渴望阅读 83评论 0 0
  • 58~修名酱 1.读 《月亮与六便士》 2.观 《虞美人盛开的山坡》 《起风了》 《三傻大闹宝莱坞》这么经典的电影...
    名夏有余音阅读 212评论 0 0
  • 2017的最后一天 回顾这一年,吃的好,睡得香,去过几个地方,考到一个小本,认真生活能感动,珍惜拥有懂得爱,翻过几...
    在路上_2bca阅读 171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