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作文出来了,震撼亿万国人。。。。。。
当下社会现状,被一个高中毕业生破解了:
滿分作文出炉,看了感触真深刻。800字的文章表达的如此完美:格局大、立意高,十八岁的孩子那么懂事!能写出如此霸气的作文,不得不让我们佩服!
《说尺子》
从100分到98分,挨一顿揍;从55分到61分,得一个吻。这看似荒诞不经的故事,却常常发生在我们身边,许多人看来,前者退步了挨揍是天经地义,后者进步了得吻是理所当然。
我们常说,要一把尺子量到底。在现实生活中,应当说尺子是最公平的,但拿在不同人的手里,去度量不同的人,就会出现不同的结果。我们习惯了妈妈在厨房中的忙碌,一日三餐总是准时吃到可口的饭菜,可当有一天,我们回家面对着干锅冷灶的时候,却首先想到的是无饭可吃,沮丧之余,面露愠色,甚至开口责备,完全忽略了她累了病了,撑不住了,连烧口开水的力气也没有了;而我们的爸爸偶尔下一次厨房,煮一碗面,却能让一家人感到万分知足。惯性,使我们的尺子变得富有弹性,却无法丈量出爱的深远。
每个单位都良莠不齐,有干的有看的,也有捣乱的,总有一些秃子混在和尚之中滥竽充数。奇怪的是干的永远在干,看的一直在看,而干得越多失误也越多,得到的批评也越多,而那些看客,偶尔偷机取巧做做样子,就会名利双收。甚至那些捣乱的,变得乖巧一些,就会让领导和一席众人皆大欢喜,心满意足。惰性,使我们的尺子带了偏见,就再也无法凝聚众人的力量。
大家还记得北方小城那位舍粥的大嫂吗?每到冬天她就半夜起来,熬上满满的三锅热粥,免费送给寒风中瑟缩的清洁工、穷苦人和乞丐,数年如一日,不曾间断。而当有一天,一位老汉从中吃出了一粒沙子,顿时将一碗热粥泼在大嫂的身上,而领粥的人,也瞬间划分为两大阵营:有人说老汉不该撒野,也有人指责大嫂不该掺沙子。薄情,让我们的尺子扭曲,冷了多少善良的心。
开县一辆满载了19名乘客的中巴,突遇险情,一头栽进深达五米的水塘。当地村民金有树跳进冰冷刺骨的水中,砸开车窗将19名乘客全部救出,自己却因长时间冷水的浸泡患上肺病,举债治疗数月,告借无门,不得不离开医院,病死家中。19名幸存者无一人去医院探视,更无人为他送行。金有树临死前写下一封信,第一句话就是:“我救了19人的命,现在谁来救我的命。”冷漠,让我们的尺子訇然寸断,留下无尽的遗憾。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把尺子。我们用它来衡量别人,更要时常度量自己。这个世界,应当有这样一把尺子,于情充满温暖,于理凸显公平,于法彰显正义,时时刻刻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只要坚持从我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苛责自我,宽厚待人,星星之火,势必燎原,人间终会洒满阳光,洒满爱。
闻方老师寄语:
孟子曾说:“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一把标尺,这把标尺成了我们衡量事物和人的标准。简单来说,每个人内心都有一把大标尺和小标尺,我们常用大标尺衡量自己,常拿小标尺衡量别人。究其根源在于人心性,境界,胸怀和思维方式,思考维度的不同;在于惯性的思维不能打破,又加上人的从众心理,利己心态作祟,人就显现冷漠,旁观,把人的邪恶的一面彰显的淋淋尽致。
企业在落地中:
人、事、物落地不能仅仅关注事,因为事也好,物也好都是人做出来的。必须先学会先驱动人,激发人,引导人,引爆人;学会经营人的意愿,把愿意干放到前端,把如何干放到中间,把持续干放到后面。所以,人心梳理在前,人变好了事就能变好!可见,一个企业,一个组织,思想统一,上下统一有多么重要。那么怎么做到这一点呢?
落地具体操作如下:
企业必须重视企业文化。
用积极正向的文化侵染人,拉升人,用文化托起人的灵性。而文化的落地需要活动做延伸,需要用仪式做传递,需要用榜样做案例,需要造场生触动,需要理论做诠释。
A、使命,愿景的确认,核心价值观的明确,组织纲领的确认。
B、文化标语的彰显。
C、各项活动不断重复和宣导。
D、树立身边鲜活,真实的榜样。
E、用核心文化来选拔干部并广而告之。
无论企业的大小,践行好文化,并身体力行是促使人改变的核心。
读后语:长江后浪推前浪,雏凤清于老凤声。一个十八岁的髙中生能写出如此令人荡气回肠的文章,真乃后生可畏,民族之幸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