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路汽车站的对面,每天都会有几家人聚在一块摆摊卖早饭,形成了一个自然的早餐市场。起初,二路车站有姐妹两个中年妇女卖早餐,包子、饺子、馄饨、面条等什么都卖,经常忙的两个人手忙脚乱,在过了一个寒冷的冬天后就不见了。我想来车站的多半都是为了等公交车,所以肯停下脚步吃饭的并不多,而且花样太多,想都卖却又都顾及不来。
在这一片住了五年了,亲眼见证了这里从一片空楼到人丁兴旺,因为是新小区多半都是买来给子女成家用的,年轻夫妇特别多,结婚的也特别多,所以,现在和小朋友差不多大小的孩子那真是相当的多啊,出来玩都是一群一群的。自打有了孩子后,我在这认识的人是以前的N倍,孩子就是女人之间拉开话题的敲门砖,而且百试百灵。记得刚住在这的时候,我们买菜都要去好远的地方,又贵又不新鲜,关键是太耗费时间了,然后就有了骑三轮车卖菜的,再然后就有了便利店,现在是三步一小店,五步一大店,商店、超市、饭店、酒店、理发店等等一应俱全。如果没有太高要求的话,我家小朋友大学以前都可以不用出小区。
看着小区逐渐繁荣起来当然是好事,不过早餐问题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也有很多人尝试开过早餐店或者支过摊子,却都好景不长做不起来,虽然自己在家做即实惠又卫生,可难免有想要去外面吃的时候。一个二十七八的后生,实际年龄应该会小一点,黑乎乎的脸怎么看都像没洗干净,在小区靠近河滩的地方支起了个摊子卖油糕、油条什么的,说实话,真不怎么好吃,重要的是还很贵,偶尔对付一下还是可以的。这样的摊子自然是吸引不来什么长期的老客户的,所以后来也就没有后来了。再次见到这个后生已是那年深秋入冬的时候了,还是脸没洗干净的样子,还是摆摊子卖早饭,只不过是换了个地方,换到了二路车站对面,还是那几样,水平貌似进步了一些,价格也收敛了些。起早贪黑的忍受冰冻,坚持一天一天的摆下去。也许那个冬天特别的寒冷,人们愿意把更多的时间花在和棉被缠绵上,又或者是这个地方的风水比较好一些,渐渐有了一些固定的客户吃饭,生意也就勉强维持下去了。
春暖花开,又多了几个早点摊子摆在了后生的旁边。你家卖油条,我家卖稀饭,他家卖面条的,却也将中国人常吃的几样早点都凑齐了,虽然多了竞争,但也多了人气,这个小地方陡然热闹了起来,人们一想到早餐就会想到这个地方。与其他几家不同的是,人家都是夫妻档,而后生是母子档,应该还没有成家吧,从来没见过什么年轻的女孩子来过。可能忙着挣钱娶媳妇,他家总是出摊最早收摊最晚的,女大不中留,儿子大了也发愁啊。我家小朋友对一切豆豆的东西都谜之喜欢,古交家的红饭满足了她对豆豆的很多幻想,偏偏这又是我弄不了的,也不知道这爱好像了谁了。喝的次数多了几家的老板就都认识我了,也就知道谁家的好喝,谁家的豆豆多,但也不能仅着一家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