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一件事情,有的人三句话就能说清楚,而你可能说了30分钟也说不到核心;同样做汇报,有的人5页PPT就能说服对方,还能得到赞赏,而你辛辛苦苦写了二十多页却被质疑到底在表达什么。这就是结构化思维的重要性。
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模块:
1.什么是结构化思维
2.面对海量信息如何高质量的接受
3.如何对信息进行归纳整理
4.如何总结出结论
5.如何表达与汇报
简而言之,结构化思维就是我们控制大脑,从发散的信息当中进行提炼的一种思维方式,它需要按照一定的方法去进行定期的练习才能习得的一种技能。
如何高效识别信息:
1)识别理论、理由、事实
找到对方话语里表示结论的提示词,比如“因此。由此可知,可以断定,所以,表明,我要说的重点是,证明了,问题的实质是….等等”
2)关注信息中的几个重要位置
对方讲话的开头,结尾。如果是文字信息的表达,也可以看段落的开头和结尾。找到文章要表达的中心观点是什么
3)多问自己“所以呢?”
自己想表达一个观点或想跟领导汇报一个工作时,可以先演练下讲话内容并不停的问自己所以呢,去精炼自己的汇报,完美的表达出中心观点让别人更好的理解
4)寻找支持结论的理由和信息里有哪些事实
利用关键词找出这件事情的原因,并最好可以辅助数据或客观的案例去佐证。这样才能保证自己的观点是可以令人信服的,理论与结论的逻辑性是顺畅的。
假如你是一个科技公司的CEO。有一天,你的下级部门的主管来跟你汇报工作。
他是这样汇报的:
“领导,目前集团旗下的电脑市场,市场占有率逐年提升,但收益却逐年降低。主要是因为目前国内电脑市场的竞争太激烈,我们不得不进行低价竞争。所以,利润率逐年递减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下属的结论是“利润逐年递减是没有办法的事”;理由是“现在国内电脑市场竞争激烈,我们不得不进行低价竞争”。
那这段话当中,这个主管并没有给出任何支撑的事实。
所以,这是一个不健全的信息。也就是说,主管给出的结论不一定可靠。
这个时候,如果作为CEO的你,如果能够找到一些具体的数据跟事例,就可以判断你的下属说的是不是正确。
比如,你找到了一个数据:同一年,另一家公司的电脑产品,在同样竞争的环境下,不但提价了,业务同比增长了31%,而且利润还涨了5%。
那么,很显然,下属的结论是不可靠的:他并没有找到利润减少的真正原因。
同时,再往前一步推就发现,这个数据和这位下属得出的结论之间存在反证关系。
怎么说呢?
这位下属说的是“利润下降是因为竞争激烈,不得不进行低价竞争”。但是你找到的数据却证明,同样的环境下,另一家公司的产品不但提价了,利润还增加了。
从逻辑论证的角度来讲,再次证实了下属提供的信息是不可靠的。
如何归纳整理信息:
MCCE的五种分类法:(相互独立,完全穷尽)
举个例子,把人分为男人和女人,就符合MECE法则。因为从人的生理结构上来说,除了男人就是女人。但如果把人分为男人和未婚女人,就有问题了,因为没有穷尽,把已婚女人给遗漏了;把人分为男人和已婚人士,又出现了重复,因为男人里边有已婚的,已婚里边有男人。
1.二分法。日常比较常见,就是把信息分成A和非A两个部分
例如国内,国外;他人,自己; 已婚,未婚。
2.过程法,也就是按照事情发展的时间 流程 程序,对信息进行逐一的分类,特别适合用于在对项目进展和阶段的汇报上。
3.要素法。
比如优秀员工的,公司的组织架构图等,就是把一个整体分成不同的构成部分。可以是从上到下,从外到内,从整体到局部。
4.公式法。
前些年很多外资企业面试题里,经常有这样的题目,让你去计算中国有多少车辆,北京有多少个餐馆等等。其实他们并不是真的想知道中国到底有多少车,而是考察你对信息的归纳、整理能力,看你能不能用一个公式的方法把信息进行不重不漏的整理,也就是一个人结构化思考的能力。
5. 矩阵法。 这种分类方式也很常见,举个例子你就明白了。
比如我们在安排工作的时候,有一种分类方式,是把你的工作分成以下四种:
(1)重要紧急,
(2)重要不紧急,
(3)不重要但紧急,
(4)不重要也不紧急。
如何总结信息结论:
1.归纳法:这是一种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式,也就是说根据许多个别事物的特殊性来概括出同类事物的特征。
举个例子:
喜鹊是鸟,喜鹊会飞。乌鸦是鸟,乌鸦会飞。所以结论是凡是鸟都会飞。
这里你要特别注意了。虽然归纳法是我们日常生活当中比较常见的论证方式,但是,当你使用归纳概括结论时,一定要确保你所罗列的要点是穷尽的。否则,得出的结论就有可能不是正确的。
比如,上述例子中,其实鸵鸟也是鸟,它是世界上最大的鸟类,但鸵鸟就不会飞。所以,结论立刻就被推翻了。
归纳法概括总结的过程,其实是一个由金字塔底部开始,把所有要素进行归类,由下向上的推演过程。
2.演绎法
另一种提炼结论的方法,是演绎推理。也就是大家比较熟悉的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演绎法,把思维的这个推演结构分为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
通常大前提是事物的共性,小前提是具体事物,结论是具体事物的性质。
用三段论最著名的“苏格拉底会死”来举例。
大前提,所有人都会死;
小前提,苏格拉底是人;
结论,苏格拉底一定也会死。
这其实就是一种由一般到特殊的思维方式,它的核心就是将某一个事实与对应的某个规律联系起来,得出结论。
所以, 当你尝试去说服别人的时候,使用演绎法提炼结论的方式会非常的适用。
比如,你想跟领导去申请加薪或升职,就可以选择演绎的方法。
大前提,你可以罗列出公司最高级岗位的一些要求;
小前提,依据大前提的几个方面,去列举自己符合了这个要求;
结论,我满足高级条件,可以胜任高级岗位。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大前提一定要满足无可争议这个条件,否则说服就无法达到效果。
思考过程始终是一个隐性的过程,最终我们仍要将得出的结论显现化出来,也就是对外表达出去。
怎样清晰表达结论:
清晰表达四原则
想要做到让人听懂,其实同样是有套路的。我把这个套路简称为 “论、证、类、比” 四个原则。接下来我一个一个讲给你听。
第一个原则,论。也就是结论先行。 一次表达只支持一个思想,最好能够出现在开头,这叫结论先行。
第二个原则,证。也就是以上统下。 说的是,任何一个层次的要点都必须是它下一个层次要点的总结概括,直到最后一个层级的内容是客观事实或数据为止。
第三个原则叫类,也就是归类分组。 就是每一组要点必须要属于同一个范畴。那怎么分类呢?就可以参考我们上一讲的内容。
第四个原则叫比,也就是逻辑递进。 所以每个要点都需要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排列。
有结构的表达就是以结论为开头,层层论证结论,最后再强化结论的过程。
其实,你仔细想一下就会发现,这个表达的结构同样符合我们的金字塔结构:
纵向上,顶层是总结论,然后支撑结论的要点要层层下分,直到客观事实跟数据;横向上,每一组要点都有一定的规律和分类,彼此也是有逻辑关系的。
重要的事情说三点
结构化的表达是可以被训练的。我教你一个简单的训练方法,叫“重要的事情说三点”。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领导讲话都喜欢说三点。因为“三”是一个特别神奇的数字,它可以帮我们用最简单的结构把问题表述清楚,一太少,二不够,三正好。
当对方向你提问的时候,如果你可以立刻回答出有三点,一定可以给对方留下脑子很快的印象。
你不要认为这件事情很简单,一个人能够准确地将事情概括为三点,一定具备对信息快速归纳、整理和提炼的能力。你不信的话,轮到你发言的时候,你可以试一下。
比如你说,“关于这事我有以下三点看法”。说完会有几种情况呢?
第一种情况,正好说三点。
第二种情况,说完两点以后就没有了。你只能说,我再强调一下第二点。
第三种情况,说完三点以后,发现还有两点特别重要,你是说还是不说吧,你只能说我再补充两点。
所以,可以一开始就说三点,而且最后正好说三点。这件事看似简单,其实背后隐藏着非常强的结构化思考能力:
首先,你要给出个结论;
然后,再给出支撑这个结论的三个理由。它们之间还要符合“论证类比”的原则。
比如,当我们在说一些逻辑性非常强的话题的时候,对话题的把握就要非常周密:
横向上要符合“类”和“比”,话题不能有遗漏和疏忽,还要有先后次序;纵向上,要符合“论”和“证”,挖掘思考的深度。
这都是非常考验大脑对信息处理功力的,更何况你还用三点把整个事情说清楚了。
想要做到这样的话,还需要配合大量的训练。最简单的建议就是, 在生活和工作当中,任何人问你问题,你都可以尝试着用三点来回答。不管你是不是真的想到了具体的内容,总之先说出有三点,然后再一边解释,一边思考具体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