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在家,独自一人,雨停了......
想着最近在训练营听到、学到、感受到的......
许多片段、情境、关键词,
试图,将它们串起来,来,我们一点点往下走:
每个人都是来这里找定位的,因为就叫定位训练营嘛。
结果发现之前完全想错了,我们本以为要在充分自我认知的情况下,才能定位,
而事实是,1、【自我认知是定位的副产品】,反过来,自我认知又更新着新一轮的定位。
我和最近某位来访者、训练营的同桌,和大多数人一样,都问过我们心中的那位生涯专家同一个问题:您觉得我适合做什么?
这一问题深层次的求助信号就是:您看看我的特点,我的兴趣、性格、能力、价值观,您给我指条明路吧,我就一劳永逸地往那个方向去了,我就将其视为我终其一生都将为之奋斗的目标了......
然而真相是:即使真有人告诉了你这么一个结果,你仍然会陷入无限的纠结和怀疑之中,除了你自己,没有人能够真正帮你解答这个问题。
依靠他人越多,收获越少。
自我认知和定位是双螺旋上升过程,哪怕那个反复闹心的小鬼时不时地出来干扰,也请耐心地走完自己的每一个层级。
OK,其实我是蛮开心的,我貌似在这里找到了定位,确定了目标,开始了计划,
然而,有一天,一位朋友莫名其妙夸我,夸奖的内容,竟然是我的另一个挺心仪的选项之一,
矮油,没错,正如昂sir说的,别人说点什么就动摇了嘛,感觉定位又不清晰了嘛,
其实所谓的定位不清,2、【只是这时候出现了拉扯,出现了你的热情跟你定位的这个资源之间的拉扯】,这太正常了,
无论选择坚持还是放弃,都无所谓对错,
我们在行动中,纠结是影响我们成功和发展最大的成本,纠结时,我们就容易陷入自我否定--没信心--更加纠结的怪圈。
但是,当看到这个“正常现象时”,我就能清楚地觉察到,是我的热情和想当然对当下定位的逃避,所以,解决的方式:恐怕不是推翻,而是继续理性定位,同时去呵护那株热情的火苗,看看是否能化为不熄的火种。
毕竟我们是还处于第一层级的人,只有通过行动才能增加资源,所以根本没办法好高骛远,只有脚踏实地地动起来,才能有一天更明确地告诉自己,我要成为一个怎么样的人?
当然,还要反复问自己的关于这个定位你想要什么?为什么?(亲测相当有效)
有一天,昂sir在直播时无意中插了我一刀,说,我记得好像是蔡高小碧,说自己总感觉没有价值感和成就感,是因为你根本没做出什么成果嘛。
后来再去细细品味才发现,身边的牛人们似乎都是在3、【用成果思维来验证和固化价值】的,这也是昂sir翻来覆去和我们强调的,最近验收小伙伴们的作业,成果思维对大多数人来说都是在训练营里被醍醐灌顶的。
关于4、【系统】,这可能是我第三次、第四次听到,人要有自己的知识体系,他补充道:自我认知也是个结构体系......不要将自己至于一片干涸的沙漠,而是要置于整个生态系统,看到上下游产业链之间的关系......
币圈一个咖位曾说过要像写书一样写公众号,
哦好吧,我知道没做到。
朋友告诉我说,一对很喜欢徒步旅行的夫妻,走遍了全球x条徒步路线,后来开了酒吧,每一杯酒里都有路上的故事,
哦好吧,我也旅行,但随心没主题。
同事说自己活得没心没肺,我说没心没肺好,操心也不错,这个操心里,有对自我成长轨迹的规划,有把自己放在整个生涯系统里的盘算。
嗯『系统』、『体系』,『生态』这真是一个神奇又高级的词汇啊,它是梳理、它是连贯、它是持续、它是变化、它是成果,它是故事,
嗯,希望有一日,我也能成为一个有故事的人。
关于5、【回头看】,我党话语体系里近年来的高频词汇,嗯,党的光辉和智慧,是放之四海都可以说得通的科学论断呢。
昂sir,一个智者的回头看,看到了一个真实的人生,那些焦虑、纠结、黑暗的时刻,不过是人生的某个组成部分而已,不要去害怕它,不要去抵抗它,不要去停止它,而是
看到它,承认它,接纳它,并且,在别的方向上用力,
当我们穿过一眼无边的黑暗,当我们咬着牙期盼阳光,
春天,她总会来的,她透过水泥墙的缝隙,透过朱红色的栅栏,透过那路口游人的脸庞,从暖洋洋到炽热疯狂.....
当我们回头去看,无非,只是一段平静的过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