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相册里,留下五彩斑斓的旅行照。翻看着,回想漫游时光,我却格外想念那灰黑色的下午,那淅淅沥沥冷雨中的长眠。
那日,从长白山下来,下雨了。八月初的雨,却带着寒意,萧瑟地扫过大地。
“这就是长白山的气候,多雨,一层秋雨一层凉,入秋的节奏比其他地方快。”
民宿老板送我们的路上,看着窗外的雨,自言自语,雨刮器不停地摆动,车内的话语都模糊了。
民宿在一个老小区里,楼梯房,四楼。打开房间,一室一厅,挺宽大的,装修简单,家具凑合。
客厅里一张一米八的大床,房间里又是一张。两张床占据了整套房一半的空间,预示着一场昏天黑地的睡眠即将来临。
中午两点了,肚子还饿着,举着伞找了家东北菜馆。
地三鲜、尖椒干豆腐、溜肉段,经典的三个东北菜马马虎虎上桌,囫囵吞枣吃完,拖着伞回了屋,眼皮都耷拉下来了。
拉上窗帘,换上睡衣,窗留下条小缝,倒在床上就睡了。
昏暗悠长落雨的午后,低温静谧宽敞的房间,睡了好久好久,时间都变得粘稠了。好些年没有享受这样的午睡了,像品尝一瓶老酒,醇厚缠绵,余味无穷。
醒来,天擦黑了,入秋后的东北大地黑夜来得特别迅疾。妻儿还在睡,我缓了缓,穿好衣服提着伞出门了。
夜幕下的二道白河镇全是长白山上下来的游客,华灯初上,镇上的餐饮店上客了,空气里飘荡着烧烤的油烟味。
烧烤多了腻了,换个口味吧。沐浴着濛濛细雨,在镇子上寻觅。一家名为“世代炸鸡”的店铺人流如织,凑个热闹吧,点了一份芝士炸鸡,一份原味炸鸡。等待的过程中,去隔壁的精酿小酒馆打了杯啤酒,塑料袋装着,提溜着有点在青岛的意思。
黄昏、微雨、油烟、灯火,这些词组合在一起,就是一幅凄迷昏沉的画面。
取到炸鸡,快步走回民宿,这样的天气与光景,躲在屋里才是“於我心有戚戚焉”啊。
妻儿醒了,看着我带回的炸鸡,两眼放光。
我喝啤酒,妻儿喝可乐,吸吮着芝士鸡翅,脆香的芝士壳下是滚烫丰醇的鸡肉,一嚼,芝士混合着嫩肉,美极了。
两盒鸡翅一扫而空,收拾残局,洗个热水澡,躺着刷下手机,又瞌睡了。
晚上九点半,又一次进入沉厚的睡眠中,梦里,好像嗅闻到芝士鸡翅的味道,感觉手指的神经末梢都粘连着芝士粉。
夜晚,细细密密的雨不曾停歇,彷佛一床薄薄的被子,盖着二道白河镇,庇护在此处安眠的人。
又是一夜的好眠,在东北,时间好像被拉长了,睡觉成了生活中权重最大的一件事,不安眠,就无法抵抗着冗长的时间。
在东北,睡过的每一处酒店,每一张床,我都记得,而且也值得书写。
落地长春,住在春城大街上的丽枫酒店。酒店门口就是一条长长的铁轨,早晨,伴着有轨电车的咣当声醒来,高大的杨树下红白相间的车头拉着车厢缓慢驶过,铁轨间,杂草葱茏。
酒店后面是破旧的居民区,两根大烟囱是过去岁月遗留下的玩意,烟囱下的土地被居民开辟成小花园和小菜园,黄瓜精神地挂着,木槿花开得繁盛。
东北的老百姓格外钟情于种地,但凡走进居民区,犄角旮旯的地方都会被开垦出来,种上蔬菜或花卉。
东北的土地有着孕育生命的神力,随手一种,就等着收获,水灵灵的瓜果挂在枝头,多让人稀罕。
再回长春,住在了净月潭附近的希岸酒店,两张一米六的床,柔软宽敞。房间的窗帘也很厚实,是为了阻隔噪音和光照吧,因为窗外就是一条街道,但确是很冷清的街道,白天都没什么车经过。
住在长春的近郊,酒店周围不少破旧的小厂子,东北的衰落如此具体而清晰。
厂子冷冷清清,热闹的是居民区,是那一档档路边摊,各种吃食伴着嘹亮的吆喝,民以食为天,再怎么不景气,吃总归要吃。
净月潭大街比邻东北师范大学净月潭校区,侧门紧闭着,暑假,学生陆续回家了,站在门外看大学校园,看到的只有碧绿高大的青杨和朱红的跑道。
沿着学校的外墙走着,想着读大学那会住的筒子楼,睡的铁架床,条件艰苦却每天都睡得很香,甚至可以从凌晨睡到中午,睡掉了一早上的课。中午被舍友带回的炒饼焦香味惊醒了,拉开窗帘,刺眼的阳光直射青春的眼眸,年轻的时候可真能睡啊!
东北师大对面是吉林财经大学,傍晚时分,零零星星的学生赶着去食堂,暑假,只保留一间食堂营业,吃饭的和做饭的都少了些急切,多了些淡定。这些暑期里还留在学校的孩子,是为了考研复习,还是为了打工赚钱,在空荡荡的卧室里,能每日都拥有好的睡眠吗?
围着大学校园走了好大一圈,终究没进去,想念读书时躺过的那张床,想念那些躺下就能睡着的日子。
在珲春,住在一家位于四楼的民宿,窗外是一座天主教堂,民宿旁是一所小学。
不是周末,没人做礼拜;没有开学,小学里安安静静。校园的海棠果树的枝条探出校园外,挂着的小果子无比青涩,看着就觉得牙龈酸。
到珲春的中午,吃了一只重达五斤的蓝帝王蟹,捧着圆滚滚的肚子回到民宿,拉上窗帘,沉沉睡去。
睡梦中,好像沉入了白令海的深处,背着氧气瓶,拿着大抄网,把潜游在海底的帝王蟹一只只收进来。
深度的睡眠就好像坠入深海,身体被海水裹住,鼻腔努力抽动,氧气的注入让身体宁静地运转。
睡醒,在红旗河畔走了一个来回。白日里长途跋涉,走疲了,走累了,到了夜晚就自然有了睡意,有了睡一个好觉的底气。
从低纬度的岭南到高纬度的东北,身体好像忽然顿挫起来,就像一台开上了高原的跑车,总感觉踩油门也不给力,只想缓慢前行,甚至停下来,用睡眠解决一切问题。
在珲春,偶然闯入一个房车营地,从各地开到这里的车主都在给车加水,随便拿出炉灶做顿简单的晚饭。
“等我们老了,也开着房车环游中国吧。”妻子看着一排排房车,羡慕地和我说。
“好啊,睡在房车上的感觉会很不一样吧。”
酷暑睡在东北享受凉爽,严冬睡在岭南沐浴阳光,人就应该活在舒适区啊,找到合适的地方,选择合适的床,营造合适的氛围,美美睡上一觉,就可以解决人生百分之九十九的问题——世间许多烦恼,都是睡不好觉造成的。
心无杂事,便是神仙。
到了延吉,酒店对面就是西市场,楼下就是美食街。
午后人流如织,熙熙攘攘,也不影响渴睡的心。
拉上窗帘,关掉所有的灯,黑乎乎的房间,一家三口挤在大床上,空调开到最低,一觉睡到日暮。
再次拉开窗帘,恍如隔世,远处的公园,跳广场舞的大妈都出来了。
工作的日子就算中午有时间也不怎么睡得着,旅行的时候反倒能睡这样悠长的午觉,真是神奇。
午觉睡的长,好像也并不影响晚上的睡眠,在东北,睡眠好像一根顺滑的溜索,挂上了就随着惯性溜下去。
东北的夏天,昼长夜短,所以特别珍惜晚上的时光,天黑了就睡,因为第二天天亮的实在太早了。
长白山老山门旁,一片茂密的原始森林,几栋老旧的楼立在其间,组成一家酒店。
原木地板,原木家具,结实的木床,躺着就可以看窗外的大青杨。
氤氲的温泉里泡了一会,身体软软呼呼的,又结结实实睡了一觉。
清晨五点,妻儿还在安睡,我却走出房间,伴着晨光走入林间的小道。
呼吸着纯净的空气,听着淙淙的溪水声,坐在林间的小木屋里,手上摆弄着一块小小的火山岩,脑海里还在回味昨晚的睡眠。
东北之行,自由自在,早上玩个地方,中午回酒店睡午觉,夕阳西下再外出逛逛顺便解决晚餐。
一天的时光里吃和睡成了最重要的两件事。
降低欲望,把人最基本的需求满足好,就会活得幸福。
让脚多走,让眼睛多看,让鼻子多闻,让嘴巴多尝,身体舒展了,各种感官体验了,便是完整的一天。
躺在床上,舒坦的感觉油然而生,过去一天的惬意带来一晚的好觉。
偶尔焦虑难眠时,我很愿意读读舒国治的散文,特别是谈睡觉那几篇。那些文字好像有催眠的魔力,让人甩掉心理上的负担,再次进入到良好的睡眠中。
舒先生说好的睡眠往往不是在繁杂琐碎的生活中,而是在倥偬奔波的旅途里。
跳出生活的圈子,去寻找一张远方的床。
睡觉,在广阔的东北大地上躺着,是东北之行最好的体验,最迷人的风景不在路上,而在梦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