叹后主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注:作者并不精通历史,见解浅薄,如果有错误的地方,欢迎指正。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这首词相信各位应该都很熟悉,初高中都为应试而背诵过,但是又有多少人真正的了解过李煜在写这首词时的心情呢。

这首词可以算是这位南唐后主的绝命词,在他作出这首词的当夜,他永远的死在了他的爱人小周后的怀中。

清人毕沅在《续资治通鉴》中曾考异说:“李后主之卒,它书多言赐鸩非善终”。

在太平兴国三年,七夕节,李煜的生日宴会上,42岁的李后主叹亡国,作词吟伤感,却也断送了自己的生命。

宋太宗赵光义本就提防他,在听到他做了这首词之后果断认为这位李后主是想复兴南唐,大怒,诸罪并罚,遂赐牵机药鸩杀李煜。李煜服下后,酒助药性,在睡梦中突然开始全身性抽搐,最后头部与足部相接而死。


对于历史上的亡国之君,多遭到后世非议。

李煜即位以后,一直是采取消极守业的做法,在当时北宋统一是历史趋势,其实在李煜继位以前,其父南唐中主李璟就已经向宋称臣,减制纳贡,如果说他真是个昏庸无能之辈,何以守国十余年?他厌战,投身诗词,又何尝不是因为他只想过一个幸福的人生。他即位时,南唐已经国力衰退,国库空虚,但他仍然减免税收,免征徭役,爱民如子。

南唐亡国后,李煜被俘入宋,终日以诗词为伴,寄情诗词文学,除了排遣孤寂,他也只有终日投身文学,才能保护自己和周围人的性命。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

凤阁龙楼连宵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

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唱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他与小周后的委屈便更不必提。

烛光斧影后,宋太祖驾崩。太宗即位,改元‘太平兴国’,就在当年十一月,他废除了太祖赐予李煜的爵位,改封陇西郡公,表面提高了爵位,实则并非如此。他甚至连自己的皇后也保护不了。

赵光义强行欺辱于小周后,其后变本加厉,更是画出了有名的《熙陵幸小周后图》,这对李煜来说是何等的屈辱。然而他反抗不得,也只能把恨埋在心底,在家等待小周后的归来。


晓月坠,宿云微,无语枕频倚。

梦回芳草思依依,天远雁声稀。

莺啼散,余花乱,寂寞画堂深院。

片红休扫尽从伊,留待舞人归。


李煜的死和他不控制自己情感的流露是有直接关系的,他思故国,念往事,忆旧人,在他的词作里不加丝毫掩饰,终于也让赵光义起了杀心。他认为李煜活着一天,南唐人的心就不定,南唐人就有推翻宋朝重建故国的危险。

终于在978年的乞巧节,42生辰之日的李煜,把内心的痛苦,亡国的悲凉,对周娥皇的思念,对小周后的愧疚,对家乡子民的思念与惆怅,汇成了千古绝唱《虞美人》。

而后便被赵光义所赐毒酒取了性命。

当夜,他带着对故国故人的思念,永远的死在了他的爱人怀中。能终于爱人怀中,可能是他生命中最后的安慰了。

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七夕,李煜死于北宋京师,时年四十二岁整(李煜亦生于七夕),北宋赠为太师,追封吴王,葬洛阳北邙山。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记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文/辛夏禾yuan 关于南唐后主,李煜,上学的时候读到他的诗的时候就最喜欢他的才情,与朋友有很多不同的见解,想了很...
    辛夏禾yuan阅读 3,385评论 2 44
  • 概况 南唐第三任国君,史称李后主。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文及音律均有一定造诣,其中词的成就最高。内容主要可分作...
    爱是萤火般的光芒阅读 1,098评论 0 1
  • two hours
    胖大海P阅读 224评论 0 0
  • 写下这个标题的时候,我吓了一跳,难道连续13天日更,把我写傻了,找不到素材的我开始沦为标题党了? 非也,当过新妈妈...
    夏虫bu语阅读 481评论 2 5
  • 鉴于目前找工作没有希望,我把注意力转移到找换宿上去。 可以换宿3个星期,不仅可以体验当地文化、更快速的融入这里。同...
    cora的生活手册阅读 103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