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思维30讲——第一模块——同理心

产品思维30讲——第一模块——同理心:

第三课、

1. 满足、愉悦、不爽

    可以用这三个词量度一个产品到位不到位

    可以用这三个词量度你和一个人的关系

    可以用这三个词看到自己的天份和命运

    什么是能够持续给自己提供满足和愉悦的,能够持续投入在上面1万小时的?什么让自己不爽?

    作业:

    你最近在用的产品中,有什么是创业者说的天花乱坠,但是你并没有被满足,你觉得这个产品很勉强?

    有没有一个产品,觉得非常愉悦,每一个你的需求都能够被满足,觉得很爽?

第四课、

1. 愤怒、恐惧

第二遍听了一点了,听完再认真总结一下

第六课、角色化和集体人格

1. 当我们都被角色训练好,收敛自我,钻进一个同质化的壳里,我们就成为了一个集体。这群钻进了同质化壳里的人,就会呈现出来一种集体人格。

2. 我们被教育的过程,一共有五个关键动作:

第一个,确定目标。

第二个,建立恐惧的边界。

第三个,放入清晰的标的。

第四个,给予红利,然后让它产生路径依赖。

第五个,不断重复。

3. 我们从小所受的教育,工作之后所受的培训,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了便于被管理。

如果说尿尿只能尿在垫子上是违反狗性的,那么其实教育是违反人性的。

4. 教育是按照人类对社会的美好期望来教育你,换句话来讲,所有的教育都是理想化的。 如果人本身就是这个样子,也就没必要教育了。

5. 我经常遇到一些很初级的产品经理,讨论过程中他们特别喜欢用一个词: “应该” 。他们认为用户应该这么做。

    比如一个母亲就应该如何,她就应该具备某种能力、某些认知,因此她选择时的权重次序就应该是这样。但你凭什么这么认为?

    母亲其实只是一个角色。只有在很大的压力下,人才会按照角色行事。

6. 微信之父张小龙认为:“好的用户体验,目标就是做到自然。”

    什么叫自然?自然和角色化是相反的两个词。

7. 她觉得她的男友或者丈夫,为什么老是不能够按照自己的预期去行动呢?

    但对方凭什么按照你的预期去行动?

    这个问题和产品经理新手遇到的问题是一样的。他们已经习惯了角色化思考,放弃了对一个真实、完整、鲜活的人的观察和接纳。

    人其实只有在压力非常大的情况下,才会去扮演角色。除非你能给他的压力非常到位,否则就不要对他做角色化预期。

    如果你是想做一个能让用户放松使用的产品,或者你想和一个人拥有轻松惬意的亲密关系,那你为什么要给对方那么大压力,让对方来扮演你所期望的角色呢?

    所以,基于角色化预期其实很难和人互动。不管是在生活中真实地与人互动,还是通过一个产品与人互动,你都很难基于角色化预期做到。

8. 如果你的产品的使用对象是一个“个体”,那你必须要抛开对个体角色化的刻板想象,而把对方当成一个完整的、鲜活的人,去做用户研究。

    但是如果你是在给一个特定的集体做产品,那么其实你应该充分研究这个集体的集体人格、共同记忆和核心观念

9. 人是因为训练和压力才成为角色的,而集体就是角色的聚集。

    如果你想做一个好的产品经理,那么首先要学习的就是通过“去角色化”来研究真实的用户,而不是用一堆“应该”来臆测用户的行为。

    如果你希望用户在很放松的情况下,毫无压力地、自然地使用你的产品,或者你想找到在生活中可以放松惬意相处的伴侣,那么你就要放弃对人的理想化、角色化预期,去认识并接纳那个在“寄居蟹的壳”下面真实的人。

    角色化生存就是我们真实的生存处境,但是只有去角色化地认识、沟通、交互,你才能够得到真正的感情。

第七课、自我与自律

1. 两种思维:自律与自我

被认为算“左脑思维”的人:

(1)逻辑推理能力强、时间观念强,同时感受力差;

(2)因为感受力差,所以没那么敏感和情绪化,整个人体现为情绪稳定,甚至刻板;

(3)更容易根据规则调适自己,更自律,更容易角色化。

而被认为算作“右脑思维”的人,就正好相反:

(1)感受力强;

(2)能在别人已经有结论的地方,建立自己的新观察,并且不太喜欢听已有的逻辑;

(3)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能激情地表达自己,具有人格魅力。

(4)这些人还有一个特点是时间观念差,比如开会原本预计一个小时,激情上来了,可能变成4个小时,把后面的事都耽误了。这样的人非常自我,也因此会非常自私。

2. 联想培养的人是自律的人,腾讯更能够容纳自我的人。

3. 产品经理的特点——感受力强、暴躁、情绪化、无时间观念、自我、自私……

4. 你可能还会问:未来我应该释放哪一方面的能力呢?

找到你自己的愉悦或者恐惧吧。

靠愉悦驱动的人,往往自我。

靠恐惧驱动的人,往往自律。

这两者,都会催生非常优秀、非常成功的人。

每个希望成大事的人,都需要想办法接纳与自己完全相反的那个人,让他成为你亲密的合作伙伴。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