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负教训,四十九年”:一生顶撞曾国藩的曾国奎

      曾国奎,字子植,又字沅甫,他是曾国藩的弟弟,曾氏兄弟中排行第四,在家族中大排行第九,所以曾国藩在家书中常称他为“九弟”“植弟”“沅弟”。

一生顶撞曾国藩的曾国奎

曾氏兄弟五人


    他从小书读的好,人也懂事,特别好强,所以曾家上下一直比较看重,曾国藩还评价他“屈指老沅真白眉”。意思是指曾氏兄弟五人,唯白眉沅弟最为出色。

  可是为什么又会说他“辜负教训,四十九年”呢?

    读完全书,我们都知道曾国藩和曾国奎兄弟二人,虽然同为朝廷效力,建功立业,但是两人的处事作风,识人用人,带兵打仗,都有所不同。曾国藩是一个天资拙笨,但肯下笨功夫的人,行兵打仗,老成持重,特别谨慎,同时也是一个愿闻己过的人。曾国奎则不一样,为人争强好胜,建功之心迫切,非常的执拗,一条道走到黑。而且不听劝告,尤其是在攻打南京和弹劾官文这两大重要事情面前,更是执拗。但他也很坦率,直爽,不遮遮掩掩,待人诚笃厚道,做事进取迅速,有时候又过于轻率,所以常会犯错。

    曾国奎一生要强,自攻下吉安和景德镇后,建功之心更为迫切,便迅速扫清外围,进入安庆,受曾国藩的影响,开始挖长壕围城,后来一战成名,在这期间曾国藩不断写信告诉曾国奎,如何用兵,如何处事,曾国奎却不以为然,两人争论不休。后来在后面的攻打南京,更是不听劝告,迅速进军雨花台,成为南京的一支孤军,好在曾国奎耐得烦,吃得苦,善于做扎实功夫“挖土壕”,再加上曾国藩源源不断的保障后勤,为曾国奎赢得了生的希望。本想经次一役,曾国奎会有所改变,没想到在出山不利,在担任湖北巡抚时,与湖广总督官文,火花四起,不听兄长的规劝,弹劾官文,致使得罪中枢军机大臣和一干人等,再加上剿捻无果,朝廷和大臣们一系列的指责铺天盖地而来,也致使湘军一些官员受此牵连,革职降罪的都有,兄长曾国藩也因此受牵制,自己也革职回家养老。

    此次受挫之败,才幡然醒悟,兄长的见识,才华都在自己之上,兄长的教导和苦心这一刻才明白,翻阅家书,兄长的教导无不一一应验,自己自诩高明,看不上兄长的“拙笨”,结果一再被打脸,这在后面曾国藩的死后,曾国奎更是悔恨不已,辜负了曾国藩的教导。也是这个时候开始,曾国奎的性格,脾气秉性,处事方法才有所改变,在官场上才掌握了生存之术,死后更是与兄长携手跨入晚清名臣行列。

    这太像我们的一生了,年轻时大刀阔斧,总以为自己很聪明,不听父母的规劝,想怎么来怎么来,完全不计后果,后来才发现,父母都是为我们好,她们吃过的苦,走过的路比我们多的多,在某些方面比我们更有经验,所以在自己能力不足,经验不够的时候,要多听老人言,多取取经,也要善于思考和发现自身的不足以及可能导致的最坏结果,而不是一意孤行。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