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餐厅—最后的午餐

刷抖音,看见一位乐山餐饮老板,说自己有老派情怀,想重振过去岁月古城乐山的传统美食。并给自己开的饭馆取了旧时的名字--乐山餐厅,结果是生意清淡。我看抖音后面的留言,有的说烧肉的笋子太老了,咬不动;有说牛肉烧柴了。也有人说服务员态度冷淡等。

乐山餐厅,勾起了我长久的回忆。

乐山餐厅,曾经是1949年后,乐山城里堂口最大,能容纳几十张饭桌的餐厅。地址在土桥街,过去的地区中级法院旁边,离大十字不远。乐山餐厅几个大字用行草写就,有王義之笔意,刚柔相济,气韵生动,不知道是谁写的。餐厅进深长,前面临土桥街,后面抵拢九龙巷,与地区商业局挨着。餐厅一水的川南民居风格,黑瓦白墙。

(民国时期的菜单,来自岷江电厂财务档案)

查乐山市中区志,说解放后乐山城里的餐饮业大都沿袭旧时饮食,1956年后改制,由县饮食服务公司管理。乐山过去叫嘉定府,1914年改为乐山县。民国时期乐山城著名的餐厅,有宜丰、X果、民和、全家福、永善公等,就是没看见乐山餐厅的前世今生。细细审读资料,有家叫X果的饭店有点类似。

X果饭店由美裕温酱园坊老板周玉泉投资开在土桥街,雇佣员工二十人。其中管事陈海延,锅墩师傅刘云波:程明清、徐宝成。店铺一楼一底,双开铺面,进深十五米,有石盆养活鱼,供顾客任选。这家的特色菜是月母鸡汤,干煸鱿鱼丝,以茉莉花为佐料制作的香花鸡丝或者肉丝,菊花肉片汤等。该资料说,1939年乐山城被日本飞机轰炸后,该餐厅就歇业了。不知道后来的乐山餐厅是否在X果原址上打造?

于是,我打电话求教于出生成长于乐山城的乐生,他喜欢文史,竟然不知道。他又去问人,说那老房子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为庆祝建国十周年,为乐山十大建筑凑数简单装修而成。不管真相如何,乐山餐厅,从此把美味留传。

我对乐山餐厅的记忆停留在1959年的秋天,临街靠窗户的一张四方桌,桌面黑黢黢的,我的父亲母亲各坐一边,我则坐在母亲和父亲之间。桌上一盘回锅肉,几小条葱烧鲫鱼,一碗菜汤,父亲一个人吃,看我眼谗的样子,父亲夹了一块肉递给我,却被母亲用筷子打掉,说我吃过了,还批评父亲老是惯着我,说我小小年纪就不懂规矩。又把肉重新夹回父亲的碗中。

吃过饭,我们送父亲去张公桥的省车站,父亲要去成都集合,然后去遙远的青海省唐古拉山,不久前,那里刚刚建立柴达木工委唐古拉山工作委员会,急需补充大量的干部。

我父亲原来在乐山凌云山上的大佛寺荣军学校工作,随着接收的从朝鲜战场回来的伤残志愿军官兵逐渐康复并参加工作,工作人员一部分分流去了成都、新津的荣校。剩余人员全部上了沙湾的二峨山,和地县干部一起成为大跃进运动中乐山的亮点。经过学习劳动,大佛寺荣军学校人员大部分留在原地,参加乐山大学的筹建和教学。照理说,我父亲是最有条件留下来,孩子尚幼,我母亲又在大佛寺山下大石桥小学教书。父亲当年从泸州以川南第一名的考试成绩,考取了刘伯承当校长的军政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乐山荣校,为老红军校长当秘书,同时为伤残军人开设文化课。父亲却积极主动要求去往遥远的青藏高原,个中是有原因的。

待我识字后,从父亲留下的红星日记本中,看到写于1957年至1958年的几本日记,只要是记录从荣校下山回大石桥小学,都充满怨气、吵闹。写的最多的话就是母亲地主家的小姐脾气,说母亲教育孩子就是打,简单粗暴。每一次日记结尾都是不想呆在家里,趁夜色又上山去。看来,父亲当年选择去青海,家庭生活的不和谐占了一定比例。这也为父亲后来的命运留下注脚。

(民国时期的菜单,来自岷江电厂财务档案)

父亲去青海后,担任唐古拉山工委宣传部负责人,1963年党内反右倾运动中,因为说了青海日报办的好,水平超过上面的报纸,被打成党内右倾机会主义分子,先是去昆仑山下放马烧石灰,后来又去海西茶卡盐湖晒盐,吃尽苦头,直到1984年得以全面平反。

父亲成了右派,青海的党组织派了两个干部来乐山调查并通报学校,母亲为了保住公职和一碗饭,选择了和我父亲划清界限。

1959年秋天在土桥街乐山餐厅吃的那顿饭,就是我们一家三口在一起吃的最后的午餐。之所以记得那么清晰,盖因在往后的岁月中,一直单身的母亲时不时提起。

长大成人后,我还去乐山餐厅吃过一次饭,那是我当兵复员回乐山,同行的几个战友即将分手回农村,我请他们去乐山餐厅吃饭,也是选择临街靠窗的桌子,记忆犹新的是点了一条脆皮鱼,至今口齿留香不能忘怀。

乐山江河多、鱼鲜产出丰富。码头上的人最会做鱼食,无论什么鱼,都会做出色香味俱佳。抗战时期,作家叶圣陶在《嘉沪通信》记录了他在乐山的一些日常生活感受:“昨与朋友下馆子,宫保鸡丁,块鱼,鸭掌鸭舌,鸡汤豆腐……味绝佳,在苏州亦吃不到也。”叶圣陶说的块鱼全称叫瓦块鱼,乐山人用豆瓣霍香制作,吃过的人无不叫绝。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摆在读者面前的《夜雨寄乐山》这本散文随笔,是我最近十年的文字,与之前的《在乐山说往事》是同一系列的。本来这本书是要...
    黄潮在高原阅读 2,338评论 0 1
  • 一、 世间大凡出故事的地方,便是神仙洞府。 乐山老操哥韩思一韩老九,江湖上人称九哥。九哥浑身上下都是故事,岁数过了...
    黄潮在高原阅读 6,637评论 0 0
  • 鼓楼街是乐山的一条老街。原军分区对门,有一家照相馆叫"绘芳",民国时期叫千秋相馆。相馆后面直到鼓楼街与府街转角处,...
    黄潮在高原阅读 4,284评论 0 0
  • 锦瑟年华(上)~风雲变化中的文革 (副本) 2019.06.12阅读399 PWK 回忆起文革中的青春岁月,往事...
    路边社168阅读 5,419评论 0 0
  • 前两年去云南建水参加杨磊先生的中国画展,顺便参观了杨磊斥资千万打造的传统民居。今天的许多年青人是没往过老房子的。许...
    黄潮在高原阅读 656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