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晚上吃完饭后和单位阿姨溜达的时候,阿姨反复和我说年轻人就要多踏踏实实学习,多考些证书什么的,对自己未来绝对有用。她还说明她的儿子和儿媳妇都是博士,平时,一直也在努力着。
我挺受触动,毕竟最近这段时间我是这样做的,一直很努力的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看司法考试,以及一直坚持读书,人在不知不觉中自信了许多。
前阵子看了句话“读书就是在逃避现实”,我承认我在某些方面确实在逃避,逃避世人的眼光,对于自己某些不如别人的过往老是会觉得别人会看轻自己,甚至是讽刺。但是,随着读书量的进一步增加,我发现,并不是这样的,读书是为了充实自己,让自己焕然一新,也是为了行成坚持的习惯和积极向上的思维方式,能够足够应对未来的风浪。
对于读书的巨大用处也不再多赘述,转而说说专业知识的掌握。不要用对于现在有没有用来决定要不要学,没有人会长着一双通向未来的眼睛,现实的局限也会局限人的思维。年轻如果就选择了安逸,不思进取,确实也能玩的义无反顾,也会很畅快,可是,漫漫人生路,总有一天会受到可悲之苦,那个只有自己能拯救自己的时候,没有一技之长的你,怎么面对暴风雨与现实的考量?
在这个多样化竞争的社会,你会与不会效果差距很大,在同一批次的人群竞争中,会因为你的不会而不会选你,那样的落差感,是懊悔所追不回的。你那时再感念,是念自己年轻不懂事?还是感自己听不进长者之言?
最后用蔡康永的话做结“15岁觉得游泳难,放弃游泳,到18岁遇到一个你喜欢的人约你去游泳,你只好说“我不会耶”。18岁觉得英文难,放弃英文,28岁出现一个很棒但要会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说“我不会耶”。人生前期越嫌麻烦,越懒得学,后来就越可能错过让你动心的人和事,错过新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