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戒学堂】
三月最后几天的微风吹拂过我的脸庞,伸出手轻触着它,好似在指尖盘旋一般。想用力抓住怕它跑掉,却又不忍心弄疼了它。
“啪”的一声,水壶跳闸了,水开了。轻轻撕开一包咖啡粉,滚烫的热水浇灌在粉末,随着冲开的咖啡一滴一滴的缓慢落下,轻嗅着它的芳香,让我想到了我以前最爱取的名字“咖啡色的味道”。颜色很特别,味道也很清香。常有一花一世界,一茶一世界,我却觉得一杯咖啡也有一个世界。
轻轻地尝了一口,那苦涩的味道进入嘴中,然后顺着嗓子一点点的到达胃里,苦涩却带着香味的味道回荡在整个身体,感受到身体的细胞不断的跳动,仿佛和我一样在享受。
“诶,还是那么苦,不过,习惯了以后就不觉得苦了。”眼神关注着红褐色的咖啡,它是那么的深邃,那么的迷人,让人那么的望而却步。可偏偏我,却喜欢这种找虐的味道。
记得最开始喝这种纯咖啡,不放糖不放牛奶。看着这种颜色,明眼人都感觉不好喝,同样的,我也觉得不好喝,但我喜欢尝试一下到底苦不苦。
“呕…”第一口差点没把我整吐,这苦味恐怕过去了的人也能活过来吧。是啊,世上又有谁喜欢苦味呢?记得问过一位女孩子喜欢吃什么味儿,她回的说:“酸甜辣~诶嘿嘿。”“那苦味儿呢?”“不喜欢!打死也不吃。”她反应很激烈。想想也是,这世上哪有人喜欢苦呢,我们做的任何事情都是朝着舒适的方向发展。考个好大学能找个好工作,是为了好好生存。早早出社会的人们努力工作攒钱创业,也是为了过上好日子…我也不想吃苦,可我却逼迫自己吃苦。
可能我就是劳碌的命吧,每当闲下来的时候就会坐立不安,总觉得哪里不对,总想去做些什么。我喜欢安逸的感觉,同时也很讨厌安逸的感觉。不喜欢劳累的感觉却又留恋劳累的感觉。你说我这不是“没事找事”嘛。诶,你还别说,我就是喜欢“没事找事”。
工作的时候闲了我就找工作做,在家闲了就做家务不让自己懒下来,生怕自己养成惰性而逐渐堕落。
我可能一辈子不是在奔波路上就是准备下一次的奔波,要问我痛不痛苦?很明确的回答:“痛苦!”那你还做?“爽呀。”这是内心真实的想法。喜欢那种经过不懈努力获得自己想要的成果的感觉,就像想穿过沙漠的人,即便是爬着也要爬过去,当爬过去的时候迎来的是一杯清澈甜美的清水时,那感觉别提有多爽了。用“久旱逢甘霖”来形容最好不过。
咖啡不能大口大口的喝,它要像红酒一样,小抿一口,舌头卷着咖啡在嘴里停留数秒,然后慢慢咽下。此时,舌尖已经麻木了,可即便是麻木了,那苦味还是保留在舌尖上,随后,嘴里一阵甘甜。
其实这并不是真的有甜味儿,而是由于太苦了,相对于咖啡而言就很甜了。这原来叫“知足”。
我们生来其实就是一路坎坷的,没有人一帆风顺畅通无阻。总会被大大小小,奇奇怪怪的事儿给困扰。每个人的认知是不一样的,那么对同样的事情做出的反应也是不一样的。可能在我看来一件小事,不足挂齿。可在他人眼里仿佛世界末日一样。
如果我们经历一个太痛苦的事情,我们的第一个想法不是想要过得更好,而是怎么解决当下的问题。
最常见的就是生病了,当感冒发烧很难受的时候,我们只是想它尽快的好起来,而不是进一步要求身体健康。当我们快要受够感冒引起的四肢酸痛,头疼,流鼻涕等各种症状所带来的痛苦时,突然病好了,整个人就跟满血复活似的,壮言的说:“我感觉我能吃下一头牛”。这只是简单的比喻,劫后余生的感觉我们每天都在经历。小到完成学习工作,大到人生目标,不都是三分之二的困难,到最后体会那三分之一的甜美嘛。
就如喝咖啡一样,真苦,实在是太苦了,比中药还苦。可是喝了几次后惊讶的发现,竟然没有那么苦了,越喝越会有甜味儿,从三分之二甚至百分之百的苦味慢慢变成了三分之一的苦味儿,三分之二的甜味儿了,如果百分之百的甜味儿,那么就要小心了,会进入舒适区哦,也就是贪图这个快乐而安逸下来。
在我看来,人生就是受苦的,吃苦的,那有什么完美的幸福,只不过是吃过了苦而懂得知足和感恩罢了。没有苦就不会感受到幸福,知道了幸福才觉得没有幸福就是苦。苦与乐如影随形,相互牵制。不要去排斥苦,那样也没有什么用不是吗?也不要贪图乐,因为当停下来的时候才是危机四伏的时候。
人一辈子都在不停的奔跑,跑累了就稍作休息,而不能直接躺地上不起来了。正视它,理解它,接受它,运用它,以及享受它,这样才是真正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