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前,决心从那时起多读书,以弥补自己对课外书籍的空白。或许像一般人那样,一时的热情,只延续了两周,这2周里,每次认真完成作业,还把老师让看的书看了。剩下的两周,处于有时间就做,没时间就拖的状态,晚交作业与打卡成了常事,自己也有愧疚,每人都有小组,看着小组成员的打卡越来越少,还自我安慰着这是人之常态,不过是在给自己找借口罢了。
说说自己的收获吧
1,关于读书,好的工具和平台也很重要。正是因为自己加入了读书课,才发现了简书,微信读书这些好的软件,自己之前都没用过,而且了解到思维导图这样神奇的东西,另外在读书群里认识了这么多爱学习爱思考的小伙伴,自己还参加了一个微信公众号叫作“不止于书”的共读计划,看到身边的小伙伴分享读书经验,感觉大家一起成长,不免是对自己的鼓励和督促。
2,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高尔基曾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人所涉取的知识,很多是通过阅读得来的,自己也能深刻的发现,如果别人讨论一本书,或者某方面的知识,自己知之甚少,不仅尴尬,更是羞愧。因为你无知,在这信息量爆棚的时代,你怎么能停止前进的步伐?
3,开始养成读书的习惯。这学期是我大学以来看书最多的学期,因为自己在刻意养成读书的习惯,首先从坚持阅读开始。用软件看书,向别人借书,自己买书,现在都有书在寝室堆着了,但自己也深深明白一个道理:凡事不能急于求成。看书不应过于囫囵吞枣,消化吸收并用于已用,才更重要。
目前想到么多,再说说缺点吧,不得不反问自己几个问题?
1,老师讲的都理解吗?
2,做完笔记有复习吗?
3,作业为什么会晚交?
4,你是真的没时间吗?
5,接下打算怎么做?
坦白讲,①老师讲的我可能真的无法完全理解,但我想,我应当尽可能去体会作者的意思,至少对于自己感兴趣和认为有用的内容,务必深究。②每个周末应该有一个总结的时间,再好好看看自己的笔记,再找人分享,可能有时候会找不到人分享,那就假想,花个10分钟,想象自己是老师,下面有一群学生,找个安静的地方若无其人地讲就好了,如果可以再给自己录个像。③晚交作业往往有各种理由,但根本只有一个,没有好好安排时间和挤时间,付出和收获是成正比的,在想想自己收获的同时应先反思付出了多少努力。所以每天少玩一点,多挤那么一两分钟也好,保证自己每天都有花时间在阅读有关的事上,先刻意练习,持之以恒,才有可能养成习惯。
说到计划的话,我想把[思维导图].(英)东尼·博赞&巴利着好好看看,电子书已经准备好了,这于这个神奇的导图我还是了解太少,我相信熟悉它会给我带来极大的价值。另外自己参加了2场演讲比赛,希望能好好发挥吧,加油!
愿今后的日子,与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