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得小时候,妈妈在工厂里上班,厂里分早班和中班,早班还好,都是我在睡梦中的时候她出发,等我放学回来的时候,妈妈已经下班在家了。可是她上中班的时候要晚上十点下班,回到家里也要十点半左右,为了安全起见,她会让邻居在晚上的时候把我锁在家里,待她回来的时候再用另一把钥匙开门进屋,也就是那段天黑之后的时间,尤其是在冬天的夜晚,我会很害怕一个人在家里。
那时父亲刚刚去世不久,家里只剩下我们母女俩儿,妈妈要挣钱养家,起早贪黑地为了我们这个家忙碌,她每次上班前都会给我做好饭菜,等我放学回来自己热热吃,我自己在家的时候,也会学着妈妈的样子整理屋子,然后写作业、看书,看电视。
这些事在白天的时候做起来都很容易,但是一到夜晚,我就会莫名地害怕,邻居锁好门后,我会把门窗的帘子都拉上,不留一点缝隙,然后独自躲在被窝里,书也不想看,电视也不敢开,甚至不敢下地,这种对夜晚的恐惧感现在想起来还是记忆犹新。
漫漫冬夜里,我蜷缩在被子里,眼睛不停地扫视着屋内的一切,想象着各种可能出现的鬼怪,直到妈妈回来轻轻地开门,我才兴奋地跳下床,扑到妈妈的怀里,妈妈总是一把揽住我,抚摸着我的头发说:“怎么还没睡呀,不是又害怕了吧?我的宝贝长大了,要勇敢那!你勇敢了,就什么都不怕了。”妈妈的怀抱、温馨的话语,长大后的我仍然会常常想起。
小时候我们住的院子大,是前后的院子,原本通着,后来为了改善居住条件,有邻居占用了通道,盖成了房子,这样前后院的邻居们走动起来,只能是出了前院门再拐到后面的街里进后院。
记得那一次,后院的邻居姥姥过前院来取药锅,那时有个老理儿,谁家煎中药了,会向前一家用过的邻居去取,用完了也不还,只等下一次谁家用了自己过来拿。大约是晚上七点半钟的时候,姥姥见我被早早地锁在屋里,才知道妈妈在上中班,她便去敲了邻居家的门,要了钥匙开了门,拉着我去了她家。
一进到屋里,她便给我到了热水让我喝,又把炉火通旺,屋里电视开着,我们便一起看电视,她的小孙女已经钻了被,她与我拉着家常,时不时地给孙女掖下被子,我们三个人就这样看着电视说着话,直到看到我家的后窗亮了灯,她才拉着我穿过后街送我回家,妈妈不好意思打扰姥姥,连连道谢说麻烦您了,姥姥摆着手说不麻烦,以后你就放心上班吧,孩子太小,别让她一个人留在家里,我睡得晚,又不用上班,孩子在我这里一样的……
就这样,每到妈妈上中班的夜晚,我都在姥姥家度过,后来干脆直接放了学在姥姥家吃饭,然后写作业,看电视,和她的小孙女玩耍,直到妈妈下了晚班过来接我回家。这段难忘的日子,在那个寒冷的冬夜里给我留下了最温暖的回忆。
善良的邻居姥姥活了102岁,邻居们都说要是不拆迁搬去楼房住的话,姥姥还能多活几年,上了楼的姥姥腿脚不方便,白天又没人带她下楼,不像以前住平房的时候能够自由走动了,说到底,住了楼房的姥姥是因为不接地气了,所以才没能再多活几年。
在我看来,姥姥这样最好,因为她看到了祖国的昌盛,享受到了现代生活的舒适,姥姥的这一生,想必早已洗尽了千华,悟透了人生,才能心存良善,得以寿终,102岁的高寿和那颗善良的心,是我在邻居姥姥那里学会的最真的为人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