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生活似乎有点儿走入一个困惑区,感觉自己所期盼的、预想的,和世界所发生的,总是存在“矛盾”。
和同事、朋友交流,发现自以为的“四十不惑”,实则是“四十常惑”,很多想法已经明显落伍了。
我所经历的故事,已经不足以作为瞬息万变的“新时代”的生活指导,真如一些90后同事说的“三年就是一个代沟”。和年轻人比,现在真的是存在好几个代差。这个代差也说不上是领先或者落后,但是却动摇了我以前的自信。甚至让我一度自我怀疑。
昨天在读书时,看到一段很美妙的文字,写我曾去过的一个地方的风景,就是关于鸬鸟山的杜鹃花。我一连读了三遍,然后兴冲冲地招呼女儿,要朗读给她听。她今年十二岁,也去过鸬鸟山,也在网上看到过很多鸬鸟山百亩杜鹃的美照,也喜欢那个地方,但是当我“抑扬顿挫、声情并茂”地读完那段200字“美文”时候,她却说了一句话,让我如同被一道闪电劈过:
“爸爸,现在的人都喜欢听故事,没有人喜欢通过文字去想象风景。要看风景,或者看照片、视频,或者就直接去实地了”。
我听的真的有点懵。但是再仔细想想,越发觉得有道理。
她的话真的有些唤醒了沉醉在“文字之美”的我。是啊,世人大多想听故事,我不能执迷于给他们描绘风景。
就像在简书上一样,很多时候哪怕是生活流水账,关注度也比那些散文、游记关注度高。
再换言之,世界正变得越发地现实、“真切”,我等凡人小民,千万不能自我陶醉、固步自封、“感觉良好”。
以后就“多写故事”吧,不再无谓地“描绘风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