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两三天放学,我观察到高高手里陆续都会多一个小玩具,开始我并没有特别在意玩具的来源,直到昨天他在学校门口把玩具拿出来给他的两位同学看时,其中一位同学说“他偷玩具”,高高当时说:“不是我偷的!” 同学妈妈也在旁边提醒:“唉,不可以这么说啊!”
我当时似乎感觉到这个玩具可能是幼儿园的,但我仍微笑的抚摸高高的头,没有说话,心里的想法是:我需要再了解一下具体情况。
直到昨天放学,我发现相同的玩具多到了5个。我知道,我需要做些什么了。于是,我问:“高高,这些玩具哪里来的呀?”
他说:“我同学给我的呀,他每天都带一个给我。”
我隐约感觉这不是真的,但在我没有确定之前,我点头认同他说的:“哦,是你同学送你的啊。”
高高:“是的,……”(延伸了很多他的想象)
之后,我私下拍了照片发给老师,问玩具是不是幼儿园的,老师说是幼儿园的玩具,而且没有经过老师同意是不可以带回家的。
看到老师回过来的信息,我心想:好吧,挑战(机会)来了!
之前有位妈妈和我谈过有关孩子把幼儿园的玩具带回家,就有同学说他孩子是偷幼儿园的玩具的情况,她不认同对于一个五岁的孩子,这一行为上升到道德层面“偷”,孩子听到同学这么说也特别难为情。如果家长老师再表现过度一些,孩子可能就真的会给自己贴上“偷”这样的标签了。
在处理之前,我的目标就是:
一,如何引导他主动把玩具还回去;
二,如何引导他理解界限问题——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不可以带回家。
基于这样的想法,我的感受是平静和接纳的,于是我拿出了这本《故事知道怎么办》和《正面管教A—Z》想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来引导,但发现临时看书有点慢了,于是我求助两位朋友,一位是我认为最会用故事引导孩子的妈妈;一位华德福资深老师。
通过两位朋友用心的回复,我更确定:
1.对于这个龄的孩子,从心智发育来说,他们还处于前运算阶段,思维不成熟,所以还不能很好的界定想象的和真实的区别;
2.这一行为,不能上升到道德层面,所以不能因这一行为就担心以后会不会养成偷窃的习惯,人品会出问题等等。我确定,我们家庭这方面的价值观没有问题,孩子自然也不会有这样的倾向,不必过度担心;
3.孩子不需要过早的学会“偷”这个概念,越是这个时候,孩子越需要保护和恰当的引导,把不当行为变成有益行为。
……
晚上亲子阅读结束,关灯后我们没再聊这一天发生的开心和不开心的事情,而是,将话题有意识地引导到幼儿园玩具上。
我:“高高,你带回来的玩具叫什么名字来着?”
高高:“叫#%&”
我:“哦,看来你真的挺喜欢的,我看到你回来一直在玩。”
高高:“是的呀,可以拼成小手枪……”
我始终平静:“不过,我观察到它们在沙发上东看看西瞧瞧,一直抱在一起,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它们好像有些紧张和害怕,它们是不是还有爸爸妈妈和好朋友呀?”
高高:“是的!”
我:“难怪它们看上去有些孤单呢,原来是因为和家人朋友分开了呀。就像你们全班同学一起去一个地方,你和***、***……你们五个与全班同学走散了一样,你们在一个陌生的地方是不是也会有紧张害怕,孤单的感觉呀?”
高高:“妈妈,我跟你说个秘密。其实……”把嘴巴捂住说,我虽然隐约能听到,但还是希望他自己有勇气说出实情。
我:“什么?我听不清楚。”
高高:“我不敢说,怕你批评我!”
我:“高高,谢谢你告诉我你的顾虑,但请相信这里没有批评,指责,你如果准备好了现在可以说,如果没有,那我们就先睡觉。”
高高一下子放松了警惕:“其实呀,这个玩具是幼儿园的。”
我:“哦,原来是幼儿园的啊,那你为什么带回家呢?”
高高:“幼儿园还有很多呢,我想带回来几个玩也没关系。”
我:“嗯嗯,但是你也感受到了它们在我们家并不开心呀,相反会觉得陌生害怕,你的想法是?”
高高:“嗯,它们一定很希望像其他玩具一样成为大枪上的一部分,而不希望在我们家只能拼成小小的枪。它们也一定希望和好朋友一起拼成女生们的房子,那样它们就更开心了。”
孩子天生就是和平与爱的使者。
我:“嗯嗯,是的,那你的计划是?”
高高:“我明天就把它们带回幼儿园,然后在小朋友们玩的时候我悄悄的放回去。”
我:“嗯嗯,这是一个办法,你觉得还有其他办法吗?老师那边你准备怎么做?”
高高:“要不,我悄悄的告诉老师,玩具是自己跑到我书包里的。”
不要求他一定要按照我的方式做,如何说如何做由他自己决定。
我:“那你如果再在外面或小朋友家捡到玩具,你会怎么做?”
高高:“我就还给人家呗。”
我:“那你如果在小朋友家看到你喜欢的玩具呢?”
高高:“我就问问他能不能借给我玩玩,如果他不同意就算了呗。”
我:“嗯嗯,我喜欢你的处理方式。”
特别感恩刘老师没有在意孩子语言的真实性,行为的对错。而是微笑着边抚摸高高的头和小脸边说:“谢谢你,没关系。”
那一刻,我关注到她眼中只有一个真实的孩子。
——记录于高高五周岁五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