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分享“斜杠青年”这个话题时,我常常会遇到类似“‘斜杠式’生活方式是否与‘工匠精神’相冲突”的问题。之所以会有这样的问题,是因为很多人将“工匠精神”与“一辈子只做一件事情”等同起来。
这种理解是不准确的,“工匠精神”的确要求专注,然而它本质上只是一种做事的态度,与这辈子是否只做一件事情没有关联。在我看来,两者不仅没有冲突,“工匠精神”反而是成为斜杠青年的必要前提。
“工匠精神”是什么
“工匠精神”这一概念的流行不得不归功于2016年两会期间的政府工作报告,报告中提到说,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一时间,“工匠精神”便立马在各大媒体的报道之下,红遍大江南北。
值得一提的是,“工匠精神”这个词已经存在了十余年时间,它最早由长江平民教育基金会主席,聂圣哲教授提出,而这个词的提出与他在2003年投资创办的世界第一所颁发“匠士”学位的木匠学校息息相关。当时,为了让第一批毕业的学生有个学位,聂圣哲教授便模仿“学士”学位,创造性地设计了“匠士”学位,而“工匠精神”正是他对“匠士”的要求:在手艺上要精益求精。
虽说“工匠精神”最初指的是匠人在手艺上那种对精细和准确度的追求,但它其实可以理解为一种对所有人都适用的,“追求自我卓越”的精神和态度。拥有这种精神的人,不以外在名利为目的,他们愿意把时间花在精益求精上,通过把每一件事情做好来实现自身技能的提高,以此追求卓越。
如何理解“一辈子只做一件事情”
我喜欢写东西,也喜欢跳舞,为何不能同时进行呢
“工匠精神”显然与一辈子做几件事情没有关系,只要你在做每件事情的时候都能专注和投入,不急功近利。
很多人欣赏过去那种“一辈子只做一件事情”的人生,认为那才叫专注,但真实的情况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浪漫。在传统社会,这样的生活方式其实是一种没有选择的选择,因为在古代,社会流动性很低,人与人之间有着严格的阶层以及职业上的划分,阶层与阶层,职业与职业之间的转换很难实现,因此你的出身基本上决定了你未来,你的父辈是做什么的,你就是做什么的,如果你出生在木匠世家,那么你就只能安心以木匠为生,几乎没有别的可选项。从这个角度来说,“一辈子只做一件事情”是过去那种封闭式社会环境造成的结果,不是个人的选择,更不是“专注”的代名词。
既然我们有幸生活在一个拥有选择,多元化的时代,为何不把握机会,大胆地去尝试和探索,反而要用这种“一辈子只能做一件事情”的传统生活方式去限制自己呢?
新时代为何需要“工匠精神”
事实上,与“工匠精神”相对的并不是斜杠或者多重身份,而是“速成”的心态。我认为,这种心态与创业的平民化,自媒体的崛起以及网红经济的兴起有着极大的关系。
罗振宇说这个时代是“个体崛起的时代”,这话没错,时代的确赋予了个人太多过去无法想象的机会,“一夜成网红”的故事在我们的身边不断上演。然而,大多数人往往只关注最后的“成功”,却看不到成功背后长期不懈的努力和无数次的试错。这就很容易给人一种幻想和错觉,以为成功可以快速达到。于是,对于“速成”的狂热追求,让诸如《如何快速成为写作高手》、《如何从月薪三千到月薪三万》、《如何一年读100本书》之类的文章层出不穷。
我称这类文章为新时代的成功学,而成功学最致命的危害不在于高估成功概率所带来的盲目自信,而在于这种“可以快速成功”的错觉会让人变得急功近利。急功近利的人很难有幸福感,因为他们无法享受过程,永远活在未来而非当下。追求速度与捷径会让人忽视过程的重要性,错把结果错当成目的,但实际上,真实和长久的快乐并不来自目标的达成,而取决于我们能否在过程中获得成长、乐趣与意义。这种快乐,只有当我们能够抛去功利心,带着“工匠精神”去做一件事情,把自身能力的提高作为终极目标时才能获得。
除了能够给人带来持久的快乐,“工匠精神”还能帮助我们打造核心竞争力。在我看来,任何可以快速获得的,或者可以花钱买到的都算不上核心竞争力,因为你可以快速获得,别人也可以快速获得,你能花钱买,别人可以花更多钱去买,而只有那些必须花大量时间才能获得的,才称得上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因为你花了很长时间,别人要达到同样的水平也必须花同样甚至更长的时间,这样一来,你便永远处于领先的地位。
真正拥有智慧和远见的人,会在他人都浮躁,为满足虚荣心而追求一些华而不实的目标时,静下心来磨练自己的实力,只有实力才是确保我们在这场人生长跑中胜出的唯一砝码,因为即便这是一个“个人崛起的时代”,也只是少数人崛起的时代,门槛的降低只会让竞争越来越激烈,而竞争越激烈,实力便越重要。
我坚信,未来一定会属于那些可以沉下心来做事情的人,就如罗振宇在今年的跨年演讲中所说,人口红利已过,接下来是精耕细作的时代。好的产品和内容永远都是稀缺的,稀缺的才最珍贵,流量与资本也会最终流向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所以,我们大可不必着急,好好利用业余时间,不慌不忙地把自己当艺术品一样来打造,就算我们获得不了他人眼中的那种“成功”,但起码我们能活得踏实、快乐且充满意义,这难道不是一种了不起的“成功”吗?
文末,还是送给大家这句我很喜欢的话:
“当你的才华还撑不起你的野心时,那你就应该静下心来学习;当你的能力还驾驭不了你的目标时,那你就应该沉下心来历练。”
愿我们在2017年都能带着一颗“匠人之心”,不慌不忙地去打磨自己——这件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