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首考在即,女友的孩子有些焦虑。
于是,她向我寻求帮助,想让我找孩子聊聊。身为师者,我爽快答应。
与女友分别时,她一再吐槽老公有着很重的负面撕扯感。
其中说到早上一件小事。她想让我去帮帮孩子,老公却有点犹豫。理由是发现只要我找孩子聊完,孩子就会有那么几节课不去上。还言之凿凿,这是大数据得出的结论。
女友气愤不已,且不说自己没有发现这所谓的规律,更难以置信老公怎么会有这样的关注点。
“那到底要不要聊?有没有用?你来定。”女友老公不语。
当我听到这里,心里五味杂陈。帮抑或是不帮,似乎都挺难。
第一,这个所谓的大数据结论并不重要。因为我深深知道,这个孩子从“厌学”到“逃学”,到“回家躺平”,再到“返学”,其间我和他经历了什么,付出着什么,挣扎着什么。
第二,家长反复强调孩子要抓紧时间学习,其实更需要跟上学习步伐的恰恰是家长。孩子的进步你真心看见了吗?对孩子不切实际的期待你真心放下了吗?对18岁孩子起码的尊重你真正做到了吗?你的眼里能容下孩子成长路上多少“沙子”呢?
第三,坚持正面管教,需要建立正面思维。你从哪里看,看见什么,这个至关重要。知易行难,家长往往是评判先行,情绪跟进,理智靠边。
第四,改变种子重要,改变土壤更重要。借智借力只是雪中送炭、锦上添花,家庭教育理念的重构、环境的重塑才是孩子可持续性成长的根本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