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我们由往昔定义》是我创作的第一本诗集,这些年,写作于我而言真是一件有趣而又孤独的事情。2011年,我开始写作,在此之前,尽管写过一些文字,但都不叫文学,叫应试作文。也许是起步较晚,兼之天资愚钝,对写作这事时常一曝十寒,导致至今未有所成。
过去我们上学读书,语文课本上教的诗词大都是古体诗或近体诗,鲜少听闻学生早读课时异口同声地朗读现代诗。可见,在现代文明仍然比较短的进程里,人们仍偏向于读古体或近体诗。
古体诗在近体诗前,格律自由些,不拘对仗、平仄、长短;近体诗严格些,讲究平仄、对仗、押韵;千百年来,无论古体或近体,皆涌现了许多经典作品,如《诗经》《楚辞》及后来的唐诗等,也有许多如李白、杜甫、陆游等杰出的诗人。
其实诗歌到底如何定义?我也找不到标准,学者都在争论、甚至互相批判,由他们去罢。我想,只要有好的文字和思想,何愁不能被编织为诗?
现代诗,存在于我们这个时代。过去清末,开始有西方文化向中方传播,一些诗作也被引进并被学生或学者翻译为白话文。于是,开始有了现代诗。
尽管现代诗歌历程仍比较短,但也产生了很多代表诗人及经典之作,如徐志摩和《再别康桥》、海子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顾城和《远和近》、北岛和《回答》、艾青和《我爱这土地》等不胜枚举,这些都是我个人很喜欢的现代诗人和诗作。
我们观古今,知道诗河璀璨,历朝历代所创作的诗多如天上繁星,数之不尽。有的诗人穷尽一生写下数万首诗,但能留下被口耳传唱的仅有几首,这已是历史对他最大的认可。
数年前,在距离高考还有倒数三十天的紧张氛围里,我流着热汗,在本子写下一首诗,歪歪扭扭的字迹,本子还被烙上了手的汗印。等到大一,将它向院报投稿,不久后,《萤火》作为我的处女作得以在广州华商职业学院的院报上登载,自此鼓励我更勇敢地向这道路迈进。
在绝望的恐怖里
萤火悄然而至
哪怕一点
也足以照亮整个黑夜
我常想,每一个人都可以是那点萤火。生活就像一条漫长的河流,我们漂浮在其中,与不一样的人、事、物结缘,或并肩前行,或又分道扬镳,或高歌万里,或擦肩而过。生活的一事一物总能勾起思维里的火花,也许这火花就是瞬间的灵感。
任何的艺术终究是这种灵感的载体,电影是、音乐是、书画是、戏剧是、诗歌,也是。这几年时间里,写了许多小说及散文,过后自己对大部分作品都不满意。我想,如果今后有缘,小说和散文,也定会和大家见面。
关于这部诗集,我并没有太多的写作初衷,原本只想偶尔写一两首,以此抒发心中时常萌生的情愫和感悟。可在后来的时间里,竟然慢慢喜欢上写这种体裁的文字,中华诗词文化真是迷人,于是我也开始有意识地捡拾起自己或他人的生活片段,并将它们变成一行行文字。日积月累后,我想让这位无心之得的“孩子”先和大家见面。
《我们由往昔定义》收录了我在近两年时间里的上百首诗文,涵盖了童年、青春、故乡、生活及人生感悟等。这些都不是我个人的,也是你的。
她不像小说那般逻辑严密,也不像散文般直接坦白。我所表达的情愫与体会,相信在历史的进程里也曾由不同时代的人物先后以不同的形式表达过,但这些、那些,也许你未必都曾阅读。
在这个信息量越发膨胀的时代,我们每天通过各种社交平台、网络论坛、咨询软件接受着庞大的信息量,时间被碎片化,一心想把所有信息消化,急躁得连一篇几百字的文章都读不下去了。结果,今天的你还未读完昨天的信息,就把前天的忘了,而今天又开始预告明天的信息。
敬爱的读者,诗是非常精炼的文字,愿它能陪伴你在这个烦躁的的时代里静下心来,享受一段阅读的乐趣,我给你的阅读建议是:感觉有味道而又一时不能完全体会的,重复读几遍。
每个人都有悲喜欢忧的往昔,当下,也即将成为往昔。在这里,有幸与你结缘,我将通过文字的形式向你诉说这其中的故事。
最后,感谢在我创作过程中提出修改意见的朋友,感谢迎面而来的鼓励,感谢迎面而来的嘲讽与批评。
祝愿你们都有美好的往昔!
聂荣恒
于广州
二〇一五年二月十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