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和什么样的人一起工作?(三)——沙龙

上回说到“寻觅、遇见有趣就是我一生追求的课题”,此生很大概率无缘博士了,得不到的总是最魂牵梦绕的。于是,当有一个机会让我能去见识博士圈人才到底是怎么样一种思维方式时,我欣然报名前往,并拉了自己几个好友同行——“青博人才沙龙第 10期暨博士讲坛第24期:环境保护和区域发展”。

人生苦短,坐井观天毕竟可悲,好奇与八卦,有时候也许是我们保持年轻、交流碰撞、自我反思、继续前行的窗口。所以,我认为,此类沙龙,也是我们工作的拓展和外延,有的时候可能还会因为此番遇见而改变了我们人生的方向。

环保原本就是一个综合性学科,“环境保护与区域发展”,意味着“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如何协调发展,如何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呢?参加本次沙龙的有来自当地最高学府以及其他院校研究环保、经济管理、计算机的教授们,有当地生态环境部门的专家同行、也有当地印刷、塑胶行业(属于当地主导产业)协会的会长,以及其他书法、摄影、媒体的大咖们。

当地监测站一位工程师的演讲让我眼前一亮,演讲主题为《XX(当地城市名)大气污染来源分析与防控》,ppt做得极为专业和老道,数据翔实充分 ,讲解通俗易懂又引人入胜,行文极为流畅,时间把控到位,完美地把所在研究领域相关工作进行了呈现与科普。演讲者介绍了通过“源解析”对我们所在城市大气主要污染物(曾经的pm2.5以及现今的O3)进行剖析,从“污染为什么发生?”——“控制区域是什么?”——“关键前体物是什么?”最终解析出“来源是什么?”从而有的放矢地进行“精准防控”。

其实“源解析”对于我们来说一点都不陌生,在我们工作与生活中,可能自觉或不自觉地将其运用于方方面面,谓之为“追本溯源”。

只是,惰性让大部分人只满足于“知其然”,却从不下功夫去追求“知其所以然”,由此固步自封。

“精准治污”,其实和医学上的“对症下药”异曲同工,只是“精准”实属不易,除了要有孜孜不倦“求是”之心,也需依托先进的数字模型、人工智能等科学手段,需要多学科的融合。

那么,有心并且会做“源解析”之人,是否也是优秀的工作伙伴或合作伙伴?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