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上班路上,我觉得自己就是那水。
念小学的时候,我就每天要坐公交车上学,从村里到区里,单程半个小时,往返一小时。就这忙,从小学一年级坐到初中一年级,后来我住宿了,高兴极了,再也不用通勤了。
那时候,刮风下雨没人接送,跑着去车站。冬天,天黑的早,自己孤零零坐车回家,奶奶有时在路边等我。
昨天下了大雪,晚上又降温,我担心今天路况不会太好,索性坐公交上班。
还是小学通勤的那条路,还是无尽的等待。好在我现在聪明了,不在寒风里傻等了,去车站旁边的药房,和老板打个招呼,站在暖呼呼的屋里,等公交车来再出去也来得及。
不幸的是,等了四十分钟,公交车迟迟没来,哎,这么多年涛声依旧啊!后来怕上班迟到,打出租车走了。
小时候也遇到过这种情况,打死也不打车,有路过的司机把车窗摇下来,问,区里走不走,五块钱!只有这样我才会坐。
今天不一样了,我听见计价器跳动的滴滴声,一点不心慌,再贵能有多贵。
下班的时候,家属打来电话,要来接我。他的单位,家,我的单位,是这样一条线,家在中间。他下班路过家门特意来接我,浪费油钱不说,我还得等他。
他说,天太冷了,你干等着,也不晓得车啥时候来。也有道理,不再推辞。
等家属的时候,我去商场给他买了一顶毛线帽子。他今天扫雪,肯定冻坏了。以前的帽子太旧了,被我断舍离处理掉了。我又去买了排骨,突发奇想要做排骨煲仔饭。
上了自家的车,家属感叹,我俩要是上班近一点,每天可以开一台车,多好。
我说,我再努努力,争取去市里上班,跟你就顺路了。说完我就觉得不太现实。
家属说,没事,我努努力,争取回区里上班。
我连忙说,千万别!我小时候就走这条路,三十多岁了还是这条路。这么多年,竟然没有长进,反而倒退了。
晚饭的时候,家属讲他今天认识一个人,也姓姜,六十多岁,三十年前在东北老家打了人,撇家舍业跑了出来。这么多年和家人早断了音讯,如今孤苦伶仃一个人,住在单位的传达室。
我说要想找,可以上寻找亲人的节目。或者抖音也能帮忙,你一登录,就会提示你,张三李四可能是你认识的人。
家属今晚明显沉默很多。
排骨煲仔饭首秀非常成功,撑得我必须跳绳运动一下。今年新习得,每日十分钟简易运动法,非常好坚持。果然,想跑马拉松,可以从穿上跑鞋开始。跳完绳,身体运动开了,微微发热,精神状态很好,不能错过夜晚的黄金时段,写作码字,坚持下去。
我又发现,真正感兴趣的事情,做起来无需坚持。从八点半坐到十点半,专注写作、修改、润色,两个小时没挪地方,不玩手机,可以说是找到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了。
家属可能也受到触动,自己默默在书房忙活着什么。人高马大的汉子,到底也是性情中人。
知道自己的开路,又晓得去往何方,是一种进步。自己举步维艰,还能感受他人疾苦,也是一种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