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鞭炮声,一家人围坐桌前,觥筹交错,欢声笑语。乡下过年的原因大抵除了阖家团圆外,就是还能从炮竹烟花声中感受年味的热闹。
我们常说年味越来越淡了,总觉得儿时过年是多么兴奋,一家人忙忙碌碌。小时候,年三十一早,母亲便围着灶台在厨房里忙碌,包饺子
,炸圆子(猪肉、糯米做成的丸子,寓意元宝),择菜,洗菜,切切剁剁,雾气缭绕。我和姐姐洗洗刷刷,收拾卫生,父亲就张罗贴春联。放完鞭炮,敬完长辈,吃完年夜饭,才算一年过去开始新的一年。而这时候是我跟姐姐最开心的时候,可以穿上新衣,放烟花,等着领压岁钱。
后来逐渐长大,不再放烟花,不再等着有可能一年才吃到的大餐,也不再穿新衣满地奔跑。再后来,从收红包变成发红包时,便不再期待过年了。因为过年意味着又老了一岁,仍一无事成,还得承受七大姑八大姨一波又一波的催婚。再一个原来的小伙伴都已长大各奔东西渐行渐远,所以觉得年味越来越淡了。随着人们生活的越来越好,过年就只是一个传统佳节的仪式感,不再兴奋期待。
一家人烧纸祭祖后,看到夜幕下此起彼伏的烟花,突然想到微博上的一句话:不要再说感觉年味淡了,年味没有淡,只是过年开心的不再是你们这一代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