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怀着可能受感动的心情去看了《后来的我们》。为什么说可能受感动呢,因为看过的人发朋友圈都说这部片让人有笑有泪,且深受打动。于是我就怀着这样的心情去看了。
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说,整部影片在播放的过程中我也尽力融入进去了,但偶尔还是会有跳脱出来的情况。周围观影的人时常有打扰,进进出出影厅,好像这类观众完全不受吸引。
影片的主要内容是两个北漂青年最后以分手告终的爱情故事,不知我这样的总结是否过于的简单粗暴了。影片还未上映之时,就有许多弹幕出现了,关于道歉关于告白。那个愿意为你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的人现如今还在吗?
影片中对于方小晓和林见清的走向分手让我印象深刻。不知觉的当时,我就将这样的桥段套用在自己身上了,好像未来我也可能这样,败给生活,败给人性,败给现实。
他们没有大的矛盾,没有恶意的背叛,分手都是这么自然而然,就知道一定会分开。我感受到了这其中的无奈,即使惋惜。
片中回老家参加同学聚会的情节,我在想若干年以后的同学聚会也会是那样。有人过得好,有人过得不好,有人装作过得好,有人装作知道别人过得好。
有时候是觉得自己对爱的人很苛刻,好像对方必须把自己的需求放在首位,顺着我的心意来才觉得舒服。现在想来这样的做法确实很幼稚。
到最后我都在思考方小晓要的到底是什么呢?一如林见清对她说的话:“我现在有房子了,能够给你一个家给你一份爱,为什么还要拒绝呢?”在看完电影回来后与对象讨论剧情时,我才忽然明白,林见清只是来向方小晓证明她当初选择离开是错误的。
爱情没有很打动人心,倒是被最后的亲情给KO了,我这么理性的一个人,都被触及到了泪点。林爸信中说的:“两个人在一起,只要不负对方就好”,我信奉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