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虚此行

​我的家乡在河南一个直管县,分为东城区和西城区,我们已经习惯称西城区为老城

前几日,和Peng姐去西城区拍照片,纪念永城撤县设市20周年。

起初我只是抱着完成任务的心态开始此行。

对西城区的记忆有什么呢?

小时候我家住在老城一个院子里,至于是哪个位置,即使是大概位置我也不记得,只记得进了大门就是左手边就是厨房,再往前就是一间堂屋,一间卧室。

2000年我家搬到新城,再后来亲戚们也都离开老城区。

现在,我唯一能找到的只有姥姥家住过的地方,还有对面的米线店,小时候姐姐和其他表亲带着我去吃米线,1块钱一大碗,老板放很多火腿肠,美味。

虽然米线店仍然还在,虽然味道也没有变,虽然还有火腿肠,但是怎么也吃不出当年的味道。

这次老城区半日游会带给我不一样的感觉吗?很期待。

早晨我们驱车到达老城区一个老招待所,十几年前表哥举行结婚典礼的地方,早已变了模样,现代化的酒店和客房,看起来很高大上,就如那个年代的市委招待所。

早饭我们选在一个超过20年的老店,薛湖牛肉煎包,一份煎包焊鸡蛋,一份豆粥,一份胡辣汤。

嗯,老味道,Peng姐怀念地说。

这大概就是儿时的味道,一点没变,犹如老巷子里的部分一砖一瓦。

进入老巷子,抬头便能看到楼上院子围墙上放着的花花草草,满满的田园气息。

“巷子太窄了,车进不来。”听到站在门外的大爷给我们抱怨。

我很不解,为什么想让车进来呢,这不是一个巷子本该拥有的宁静吗?

经过一位老奶奶的同意,我们到了她家二楼,还是老式布局,虽然墙体已重新粉刷。

“这个房子是我儿子刚刚买下的,我和老伴住着照看孙子孙女上学。”

是啊,现在的老房子大多都只住着老人孩子,年轻人大概再也不会像以前一样住进小院子。

拍摄进行到这里,好像开始慢慢喜欢上这种老城区,不是“垃圾成堆”,不是“车流如织”,而是每一块砖头,每一块瓦片都能让你回忆的老巷子,即使老墙体被刷新,储存在心底的记忆也永远不会被覆盖。

小确幸的心情袭来,继续行程。我迫不及待想去看看其他巷子有没有更大惊喜。

文翠街、秀才营、仓房胡同……每一条小道都有一个“古色古香”的名字。置身其中,仿佛去过的某一个古镇,某一条古街,不时看到炊烟、闻到饭香。老房子之外的车水马龙、灯红酒绿、市场喧嚣,好像都跟这里没关系,只要回到这里,就褪去了快节奏的步伐。

记忆最深的应该就是仓房胡同了,刚进胡同口,Peng姐让我仔细观察这些房子,果然,两旁房子错落有致,“挤”出一条折线的胡同,走进去回头看,愈发觉得有趣,停留了许久就想拍出明显的错落感。

除了这些仍然存在的老巷子,主街道还有一些“物是人非”的“老地方”。

跟着Peng姐到达主街道,百货大楼、大地皮鞋城已不复存在,站在岔路口看着眼前的两栋楼,大概也只能用“物是人非”来形容。一栋被电器广告覆盖,另一栋楼体很破旧,窗户玻璃大部分已经不完整,烫金的大字也只剩下半个“永”。手机广告、电器广告、车流声……交织在一起,无奈抬起头仔细观察着破旧的大楼,20年前,他们是什么样子的呢?

以一碗米线结束今天的行程。那天我才知道原来大家习惯叫它桥头米线,Peng姐说米线汤配一份炒面更好吃,按她说的,一人一套。坐在门口的桌子,抬头便能看到对面的姥姥家旧房子,大门紧闭。不见热闹的街景,不见门口围一起闲聊的老人,更不见儿时消磨时间的童趣。

还好,城还在;还好,回忆还在。

此行结束。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忘记今天是支教之行的第几天,有一种来了很久很久的感觉,但想着离开,又似乎很快。晚上在寝室笑得太high,脑袋过于...
    绿豆小丸子阅读 2,720评论 0 0
  • 白描Vol.10 深藏的自卑会激发想要变得更好的强烈欲望。而这自卑是来自民族的,因此整个民族都在认真付出努力,为了...
    眷尔阅读 2,948评论 0 1
  • 眉山之行,激荡我心 站上三尺讲台20余载,偶然在QQ群上得知:在眉山市有公益性语...
    飞仙舞阅读 2,622评论 0 0
  • 前言:近来痴迷于摄影,发现手机内存严重不足,没办法只能将手机软件能删删能卸卸,还是不够,只得把记事本里的旧文转移地...
    绿叶葳蕤阅读 3,440评论 2 6
  • 姑娘,你知道么? 你已经很久没有矫情的为自己写过任何只言片语了,因为你总是借口对自己说当你把爱好变成工作的时候,它...
    格桑wx阅读 1,852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