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最后一次见到父亲,是什么时候?”(And when did you last see your father?)----这是一部英国电影的名字,以这样一个沉重的问句命名的作品并不常见,所以电影的中文译名----《歧路父子情》,还是非常传神地诠释了这部影片的主题。
在一个家庭中,父亲与儿子之间的感情往往复杂而难以言说。布雷克是一名小有成就的作家,他与当医生的父亲多年以来的情感纠葛一直是他心头难以解开的结。当他还是个小孩子时,父亲在他眼中是无所不能的,能轻松耍个小伎俩将堵车的长龙甩在身后,能凭借三言两语骗过侍者用普通票混入VIP看台……然而随着布雷克的渐渐长大,父亲在他心目中的形象开始转变。父亲的狡黠、粗俗、无知、故做幽默、自以为事让他无法容忍,父亲对他专业的不认可,在众人面前对他自尊的粗暴伤害,以及父亲与姑妈之间的暧昧关系,都令他倍感痛苦,对父亲的感情从儿时的崇拜转为不屑,最终变成怨恨,这种怨恨一直伴随着他的成长,从懵懂的少年,到反叛的青年,再到为人夫父的中年。而此时的父亲已身患绝症,即将走到生命的终点。
在父亲弥留之际,布雷克选择回到家中,陪伴在父亲身边,同时也在这所充满着他成长记忆的房子里,开始重新审视自己与父亲的关系。在楼梯的拐角处,在房前的花园里,在落满灰尘的车库中,往事如潮水般涌上心头:第一次用父亲的听诊器听心跳时的好奇与惊喜、父亲带他去野外露营突遭暴雨的狼狈不堪、在父亲的庇护下开着老爷车在沙滩上纵情飞驰的畅快淋漓、与初恋女友在房间幽会被父亲故意闯入时的慌乱与难堪、圣诞派对中看着父亲冷落母亲却和别的女人调情嬉闹时的不满与憎恶……现实与过去的场景交织叠放,彼时那个充满激情活力的父亲如今奄奄一息地挣扎在生命的边缘,到底哪一个才是真实的父亲?对于父亲,他到底是爱多一点,还是恨多一点?父亲终于还是走了,可他仍不能释怀。父亲去世的第二天,他甚至带着一丝报复的心理去找他的初恋情人;葬礼上,他逼问姑妈,拼命想证实一直以来困扰着他的关于父亲外遇的猜测。直到那一天,他捧着父亲的骨灰盒,用手指沾了一点,轻轻的尝了一下已化为灰烬的生命的味道,看着父亲的骨灰如轻烟一般飘向天空,散落在四方,此时的布雷克才猛然意识到:爱与恨,缘由与真相,这些都无关紧要,重要的是:那个影响了你一生的人,那个曾在你的生命中烙下深刻印记的人,已经永远地不在了。
这是有着典型英伦气息的电影:缓慢的节奏,波澜不惊的情节,人物的情绪隐忍又收敛,也有明丽的乡村风光,也有温馨的、令人发笑的桥段,但总是遮不住影片压抑而沉重的气氛。关于这个电影,饰演成年布雷克的演员科林弗斯在采访中说:“有人会说,我和我的父亲关系非常好非常融洽。而我从来不相信这样的话。父子关系永远不会那样简单。”是的,事情从来都不是那样简单,就如同电影中大量运用的镜像,你看到的可能只是一种虚幻的影像,人性的复杂与多面从来就无法用好与坏,对与错去判断。
影片结尾处,布雷克的一段内心独白让人动容:“你最后一次见父亲,到底是在什么时候?最后看到他健康活力的样子,是什么时候?还记得最后一次和他争论吗?每天我都在努力回忆,最后一次见他的情形,最后一次,他真真切切、完完全全地在我眼前的样子。”他们最后一次一起做的事情,是挂起客厅的那盏吊灯,父子俩的对话依然是磕磕拌拌,互不相让的口角,当灯光璀璨闪亮的那一刻,父子俩相视而笑,温暖又短暂,灯光随即熄灭,房门砰然关闭,逝去的永不再来。
电影的片头写着:真实的故事。是的,我相信,这就是我们普通人身边每天都在上演的真实故事,是每个人都曾经、正在或将要经历的一切,是那些我们注定是要在失去时才能体会到的悲哀。或许每个人都会像我一样,在影片的结束,下意识的想:最近一次见到父亲,是什么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