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地方农历腊月二十三就是小年了。但是在我们老家,二十四才是小年。也就是从这一天开始,意味着每天都是过年了。同时这一天也是我们家乡的传统节日:火把节。
通常在这一天,我们都会催爷爷早点做饭,因为吃好中午饭,我们要跟爷爷一起去打谷场上扎火把。场上堆着秋天收稻谷时的稻草,稻草就是扎火把的材料。去的时候我们要带上爷爷提前修剪好的两根芦苇(我跟妹妹一人一根)。
扎火把的时候我跟妹妹会帮忙抓住芦苇,爷爷一边转芦苇一边一圈圈地在上面绕稻草。一般绕到芦苇根部留一点的地方把稻草扎紧固定,要不然会散掉。留一点是给我们拿着方便,稻草绕满了我们小手就拿不下了。
火把扎好扛回家放在院子里。大人们说玩火把只能在夜晚才可以。我们便开始盼天黑跟村里的小伙伴一起去麦田里玩火把了。老人们说这天的火把火烧的越旺,来年的庄稼一定会大丰收的。
记得那一年,我们一帮小伙伴吃好晚饭,都迫不及待地扛着扎好的火把,奔到麦地里。一般会有大一点的孩子帮我们每个小孩点上火把,我们每个人拿着点上火的火把在麦田里奔跑、瞎叫、欢唱。
一人一个火把很快就烧完了。我们一帮小孩正玩得起劲,都不愿意回家,还想继续疯。于是有人提议说再去场上抱稻草来烧,正在大家商议时,华子说:“抱什么草啊?这里不是有现成的芦苇吗”?借着星光,我们看到了前面一圈搭在菜地里做栏杆的芦苇。应该是大人为了拦住鸡啊一些家禽偷吃菜做的栏杆。我们当时太小了,根本考虑不到这些。
在华子的号召下,我们一阵风的把栏杆拔了个精光,抱到麦田里点火燃烧。我们围在火堆旁,一边往火堆里扔芦苇,一边疯跳、狂笑,打闹。直到芦苇烧光才恋恋不舍地回家。第二天才知道昨天的芦苇栏杆居然是华子家的,我们吓得都不敢出门,可怜华子被他妈一顿胖揍。
几十年过去了,童年的伙伴也都生活在各个地方,难得见面了。但每年的火把节我总是会想起那个狂欢的夜晚,那时的我们是多么开心又是多么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