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从生活经验或教育研究都能够得出结论,练习作业对学习至关重要,可以促进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升。
然而在日常讨论和新闻报道中,作业给人的主要印象不是一种促进学习的手段,而是一种加在学生身上的负担和压迫,轻则导致学生疲劳过度健康欠佳,重则导致家庭暴力甚至学生猝死或自杀,以致于有「作业猛于虎」之叹。
回归学习本身,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作业?怎样的作业才能有效促进学习?关于练习作业和反馈,已有大量的研究成果,本篇选取四个最具指导性的原则,从促进学习的角度,探讨如何才能有效地布置与反馈作业。下篇将探讨基于这些原则,有哪些可以具体应用的策略。
不是所有作业都有效
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的John Hattie 教授和他的团队曾历时15年,对900多项定量研究进行元分析,提取出138个影响学业成就的因素,计算出这些因素的效应量(d)并依次排序,以便梳理和分类各种教学策略的有效性。
该研究发现几乎所有的教学干预都是「有效」(效应量为正)的,因此关键问题不是什么因素有效,而是什么因素更有效。其效应量分界点为 d=0.4,即任何教学手段或改革措施,所产生的学习效应若小于0.4,则应视为一项失败的措施。
作业在这个列表中排名如何? John Hattie Ranking (学习影响因素列表)中 Homework(家庭作业)的效应量 d=0.29,排名第88位,低于 d=0.4 的有效标准,也就是说,研究显示大部分的作业都没有产生明显的促进学习的效果。
作业加上反馈一起,才最好
练习作业是否有效,首先取决于学生在作业中分配时间的方式。试想有两位学习音乐的学生小英和小知,在弹奏较难的小节时经常犯错,然后花同样多的时间练习整个曲子,小英把大部分时间用于练习较难的那一小节,然后再通过练习整个曲子练习这一小节,小知则是把整首曲子完整地练习好几遍。
很显然小英的练习收获会更大,而小知把许多时间浪费在已经掌握的内容上,所做的大部分是无效练习。
其次,有效的练习作业与反馈有关。当学生在练习过程中不能得到足够的反馈时,无效练习的问题会更加严重。在John Hattie Ranking 列表中,Feedback(反馈)的效应量 d=0.73,排名第10位,可见反馈对于促进学习的重要作用。在前面的例子中,即使小英采用了有助于纠正错误的练习方式,倘若这一练习过程得不到有效的反馈, 她可能也会难以发现错误所在,甚至形成新的错误弹奏习惯。
基本原理:目标导向的练习,结合有针对性的反馈,才能产生积极的学习效果。
只有将练习作业和反馈有机结合,同时聚焦于某个学习任务之时,学生才有可能从作业中去练习和完善新的知识和技能。下图呈现了这种练习和反馈相互作用的循环:练习引出可观察到的行为表现,接着要求有针对性的反馈,反馈又引导进一步的练习。
这个循环以学习目标为核心,在理想的情况下,学习目标会影响循环中的每个环节,目标决定着练习作业的性质与内容,也是观察到的行为表现的评价依据,还引导着教师作出针对性的反馈,以指导学生进行后续的练习和学习。下文从促进学习效果的角度,总结关于作业设计和反馈的四个指导原则:目标导向,难度适当,针对性的反馈和把握合理的时机。
1.作业要基于学习目标设计
许多研究和经验都表明了刻意练习的重要性,刻意练习的一个关键特征,在于它针对某个具体的目标而进行。
所有书法名家都曾花费大量时间从事专业练习(如临帖),持续监控自己在某个特定目标上的进步,并不断挑战新的高度。但我们也知道,大部分人积累了许多的写字经验,终其一生也未能在书法上有所入门。事实上,没有基于目标的刻意练习,在任何专业领域都不大可能达到杰出的水平。
目标为学生的练习与学习提供了一个聚焦点,使其能够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专注于这一目标领域。但教师在提供目标导向的作业时,时常出现的一个突出问题是:教师往往认为自己已经清楚地告知具体的作业目标,但实际上并没有做到这一点。
出现这种情况最大原因在于,教师作为某个知识领域的专家,同时又是作业设计者,看问题的方式与学生大不相同,可能觉察不到学生不能理解或者误解自己所提出的作业目标。
清楚地传达作业目标和要求,可以帮助学生知道自己该练习什么,以及怎样去练习。
要使目标更为具体,更具有指导性,首先要从学生「做什么」的角度去陈述,其次目标陈述中所有的行为表现,都可以同时被教师和学生监控和测量,从而使反馈更改更有效地促进学习。
研究表明,清晰而明确的行为标准,能够提升学生的作业完成质量,并提高最终的学习质量。例如,编制一个作业评分标准,清晰地描述不同作业水平的特征与对应的评价结果,在布置作业的同时发给学生,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作业水平,也能够增强学生对于优秀作业的认识。
2.作业要依据学情确定适当的难度水平
仅仅指明目标和标准是不够的,有效的作业还应保证作业内容处于恰当的难度水平,必要时还应该提供程度适当的支持。适当的难度水平是指既不会太难——学生疲于应付、容易犯错并可能放弃,也不会太简单——不费吹灰之力便能达成目标。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长期应付难度超过自身能力的作业,容易导致一种「习得性无助」(learned helpness),从而使学生在情感、认知和行为上表现出一种「顽固」的消极心理,形成「自我无能」的认知和应对策略,如拖延作业,在面临困难时迅速放弃,甚至看到作业就会变得焦虑和烦躁。
一个有效的策略是在课堂内外为学生提供一些教学支架(instructional scaffolding),使其先在适当的难度水平上练习相关技能。如果学生感知到自己所面临的挑战在能力范围之内,则可能对成功产生积极的预期,因此坚持不懈,努力实现目标。
投身于某项对自身知识和能力水平构成适当挑战的任务,学生很可能产生一种积极的自我意识和成就感,激励自己全神贯注投入学习任务中,并从中体验极大的学习快乐。
3.作业反馈要指明进步和努力的方向
为了使学生获得最大的学习收获,目标导向的练习还需要与针对性的反馈相结合。反馈的目的,是帮助学生达到预期的水平。有效的反馈可以告诉学生,哪些内容已经理解了,哪些还没有理解,哪些方面表现得好,哪些方面表现有待提高,并据此确定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想象一下你正在走迷宫,但手头没有任何关于所处位置与出口的引导信息,即使你最终幸运地走出了迷宫,也不会知道自己在里面兜了多少圈子,浪费了多少时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有效的指导与反馈,情况就类似于此。
如果反馈能够具体指出需要改进的方面,而不是一般性的评价(如等级,笼统的表扬或者批评),反馈的作用更加明显。
假设某个学生由于一个简单的理解错误,无法正确完成某一类型的练习题。在张老师的课堂上,该学生完成了一份题量很大的作业,提交后老师评分为 C;在李老师的课堂上,每次课后都布置了一些解题练习,并反馈一些常见的错误及其改正办法。
两种反馈方式带来的影响是截然不同的,张老师笼统的反馈无法让学生明白,作业表现不佳仅仅是由于一个简单的理解错误,很可能归因于自身能力不足无法适应课程要求,甚至放弃努力;而李老师可以让学生知道错误所在,从而通过额外的练习来加深相关概念的理解。换言之,有针对性的反馈,不但对于当前的学习任务有帮助,长期而言也有利于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如果反馈中还能针对学生具体的学习过程,如反思错误的原因,探索正确的解决途径,那么还将有助于学生进行深度学习。但应该避免一种极端情况,就是一次性提供大量的反馈,因为过多的反馈会使学生无所适从,尤其是当这些反馈并不指向同一个努力的方向。一项研究表明,在学生作文页边空白处写下过多的评语,会起到相反的效果。
只有当反馈能够充分引导学生后续的练习,且学生有能力在后续的练习中充分吸纳和应用反馈的意见时,反馈的作用才会完全显示出来,这里正是强调了反馈与练习的交互作用。在针对反馈之后进行的练习,可视为经过专门调整的目标导向性练习。
4.要把握好作业和反馈的时机
我们已经强调练习作业并非越多越好,要关注目标导向和难度适当,也明确了反馈的重要性,但有效的作业设计还需要关注学生所处的学习进程,把握布置作业与提供反馈的时机。
在不同的学习阶段,练习作业的效果是不均衡的。如下图所示,与中期阶段相比,早期与晚期阶段,练习的作用都相对较小。
出现这种情况有主观感受的原因:学生在早期和末期对于自身进步感受不敏感,即事实上有很大进步,但是学生看不到自己进步的证据。例如刚开始拉小提琴的学生,尽管在很多方面都取得了进步,但因为琴声难听,让他对已经取得的进步充满怀疑。而在学习末期阶段,学生是在完善自己的行为表现,加上自我要求提高了,也难以感受到进步。
我们通常将晚期阶段称之为「学习的瓶颈」,但不幸的是很多早期阶段的学生也会认为自己进入了学习瓶颈,从而错过了提高的机会。教师可以做的是强调这两个阶段所发生的变化,充分鼓励学生,或者提供更加精细的学习目标和评价标准,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并尽快进入中期阶段,通过不断追加的练习与反馈,获得学习巨大的进步。
同样重要的是反馈的时机。反馈时机涉及两个问题:作业完成多久后给予反馈,以及间隔多长时间提供一次反馈(反馈频率)。一般而言,反馈越快越好,越频繁越好,经常性的反馈可以帮助学生保持正确的学习方向,在错误根深蒂固之前予以纠正,并且防止消极的学习态度形成。
但是,除了要保持反馈的数量与时间均衡之外,还需要考虑到一些影响反馈效果的现实因素。例如教师是否有足够的时间准备有针对性的反馈,学生是否有足够时间充分吸纳反馈的意见,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此外,在某些情况下,还需考虑「延迟反馈」的必要,即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自己发现并纠正练习作业中的错误。反馈过于频繁,可能挤压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导致他们过于依赖反馈而不是自我反思来改善学习。教师提供的作业反馈,无论从内容还是时机上看,最好能够做到既能让学生从中受益,又能促使他们主动监控自己的学习,换言之,这种反馈不会阻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总而言之
所有的作业设计都应该考虑效率的问题,即帮助学生充分利用有限的学习时间,将精力集中在必须学习的内容上,且获得有效的练习效果,而不是重复已经掌握或者掌握起来很轻松的内容上,仅仅产生一种努力学习的假象,或者在自己不能胜任的作业难题中无力挣扎,导致挥之不去的学习焦虑与痛苦。
本文从促进学习的角度,总结了目标导向、难度适中、有针对性的反馈和把握合理的时机四个指导原则,需要指出的是,并非所有的设计标准和反馈原则都适用于每个学生,尊重学生与处境的多样性,永远是课堂教学中不可替代的准则,也是课堂教学的魅力所在。
英知(Enrichist.com)致力于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学设计的深度融合,为教师提供混合式教学与教研协作平台。近期上线「作业练习」功能,帮助教师结合学习目标进行作业设计,提供有针对性的作业反馈,欢迎试用并提供反馈意见。
本文综合 Susan A. Ambrose 等著《基于学习科学的教学策略》(How Learning Works)及John D. Bransford 等人编著的《人是如何学习的》(How People Learn)编写而成,更多资讯请参阅原书或后续文章,欢迎关注与转发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