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人认为手抖只是一种心理疾病,和自己的情绪相关,众所周知,情绪是可以调节的,那么还有特别多人是无法控制自己的病情的是控制不住自己身体的抖动的。手抖的病情因人而异,有的人严重到全身都在抖,有的人只是轻微的手抖,而这个时候在静止是的抖动就不是情绪或者心里原因可以解释的清楚的。
因为它是在特定情况下发生、或者加重 。比如紧张激动、饥饿疲劳、手拿重物、精神集中的时候。很多人认为这个不是病、是人的心理作用。从而忽略了事情的本质,手抖拥有百分之六十的遗传率、也称家族性震颤。手抖病情加重会使患者生活难以自理。
手抖的危害
轻微的患者影响生活社交以及,对自己工作,生活,学习,找对象等都有一定的影响,况且还有百分之60%的遗传性。严重的患者会导致活动困难,减少社会交往活动,最终丧失劳动力,生活自理困难。手抖在紧张激动,疲劳饥饿,拿东西,等发病或者加重。头抖,头抖在紧张激动,疲劳饥饿,注意力集中等发病或者加重。
生理性手抖是指在情绪紧张、恐惧、身体剧痛、过度疲劳等时,幅度小、速度快,多在手部静止时出现的一种细微的、快速的、无规律的抖动。此类手抖会随着引起手抖的生理、心理因素转变而消失。
病理性手抖的情况较为严重,多是永久性的,由于某种疾病使大脑负责运动协调功能的区域受到损伤,多见于帕金森病、酒精中毒、小脑病变或痴呆等。可分为静止性手抖和动作性手抖。
静止性手抖是在肌肉完全放松的情况下出现的手抖。安静时出现,活动时减轻,睡觉时消失,手抖速度为4-6次/秒,幅度小,较有规律,会出现拇指和食指的对合动作,典型疾病是常见的帕金森综合症,即当中老年人出现一侧手脚不能控制的抖动,并且该抖动在肢体静止时明显,活动时减轻,要高度警惕患帕金森病的可能。该病最为典型的表现是出现拇指与食指每秒3-4次的对合动作,医学上称为“搓丸样”动作。同时该病还可随病程的延长出现肢体僵硬、动作减少,行走不稳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