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的重点是:非暴力沟通的第二个要素:感受
在矛盾发生时,在我们感受不舒服时,我们的第一反应总是去指责对方的不对。并把原因归结到对方身上,而很少去体会和表达自己的感受。而这样的沟通往往会让对方感觉自己受到了指责,从而觉得委屈并退缩。导致双方的关系更加疏远。
语言,是窗户还是墙。取决于我们的沟通方式。
我在以往的家庭教育工作坊中,带导活动后,都会询问参加活动的家长在这个角色扮演中有什么感受。绝大部分家长都会说“我觉得......”“我感觉......”“我认为......”,这些都是想法。甚至大家都不知道感受到底应该怎么说。直到我不停的提醒,用一个形容词表达此刻的感受。不断的练习下来,大家已经能够慢慢区分想法和感受的区别。但是,还是很难为自己的感受命名。因为,以前从来没有刻意练习过。而我自己,曾经也是如此。
在我们小的时候,父母也从来没有教过我们表达感受。因为他们自己也不知道如何去表达感受。所以,我们需要不断的练习。去感受自己的感受,并学会为自己的感受命名,从而表达出自己的感受。这一步很难,却值得。
想法,是对事情或者人物的看法。有可能是评判,有可能是自己的主观看法和判断。而感受,是对自己情绪层面的描述。
在过去的两年里,我不断做着这方面的刻意练习。并不断为女儿做示范,教女儿很多感受的词并学会表达。我发现,她的成长比我快。五岁半的她,已经能够用很精确的词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昨天,她从幼儿园回到家。看到阳台上晾着的毛绒玩具,说:“妈妈,我觉得很失望,因为我的恐龙玩具没有洗。” 有的时候,她会生气的不说话。我会问她,你现在很生气吗?她摇摇头,我说,那你现在是难过吗?她点点头。不同的词就是完全不同的感受。如果不进行这种沟通,也就无法了解她的真实想法。
我自己也会不断去体察自己的感受,生气背后更深层次的感受到底是什么。愤怒底下,或许是孤独,或许是失望。我发现,当我能够命名出自己的感受时,自己对这件事情的责任感就明显增强了。也并不再一味的归咎于别人。
除了表达自己的感受之外,去帮别人表达出感受也是一扇非常好的沟通窗户。记得有一次和先生争吵,双方都争论的不肯让步。我突然意识到,他一定是因为工作压力带来的焦虑感,才这样不让步。于是,我说:“你是不是焦虑了?” 他原本高昂的声音突然低了下来,仿佛触到了他内心某处,说:“是,我最近是挺焦虑的。” 这样的沟通方式,仿佛让他感受到我看到了他,看到了他的感受。这扇窗户打开了。
实践:记住一点:
在表达感受时,示弱有助于解决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