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是农民,我不知道自己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承认这个事实的,但从前却是在心里绝对否认的。
我对父亲其实并没有太多深刻的记忆,只是依稀记得,父亲有干不完的农活,我家有十亩地,春种秋收从来都曾落下过,父亲还养了三百多只羊,春天要给这些羊抓羊绒,夏天再给这些羊剪羊毛,我从为听父亲说过累,我经常在迷迷糊糊的下炕小便时看到父亲在灯下劳作,或编筐,或修理白天要用的工具,所以我和父亲的交流自然少了很多,我看到的常常是父亲的背影,高高的个子,结实的手臂和粗壮的手指,黝黑的臂膀,在阳光下腰被弯成了月牙形,汗水打湿了他的衣服,看着父亲认真的样子,我却从不敢上前去打扰,这是我小时候关于父亲的记忆。

后来我长大了一点,读了初中,要住学校,回家的时间就少了,而每次回到家也只能是在夜色降临后,父亲回家吃饭,看见了我,没有多少话,“只问一些关于最近学习有没有压力,或不要担心家里的事情,一心用在学习上之类的话”,接着就又不再说什么了,父亲寡言,不只对我这样,但是父亲却是热心肠的人,也是出了名的老好人,在如今“老好人”并不是说这个人质朴,而更多则是说这个人比较傻,没有头脑,在当时,不管谁家有为难着窄的时候,只要找到了父亲,他必定要出手相助的。

父亲虽没有正式给我讲过大道理,但是在他的言传身教下,我也摸索出了做人的基本准则,用父亲的话说“还能吃亏,说明我们的福报还没有积攒够呢,既吃了亏,也不要斤斤计较得失,这才是做人的高明”,我一直觉得父亲是个粗人,除了地里的农活,就是以山为伍,赶着他的羊从这个山头到那个山间,他没有读过书,自然也认不得几个字,他说出这些话,是我未曾料想到的,父亲有这样的人生高度和思想觉悟,单单就这一点就能成为我学习的楷模。

从小到大,我从没见父亲为什么事情犯过愁,但在我读大学的时候,那高额的学费却难倒了父亲,他犹豫了几天后终于卖掉的他的宝贝“羊群”,我知道那是他的希望,同时他还向亲戚朋友拆借,临行前,父亲手里握着一把崭新的票子,塞在了我的手里,告诉我“不用担心家里,认真读书”,我看着父亲,那双布满老茧,因常年劳作而粗壮的手,我再也无法忍住眼泪,在父亲面前我第一次哭了,我在心里暗下决心,一定要飞出这座山,用自己的实力让父亲从辛苦的劳作中解脱出来。
寒假回家,再一次看到父亲,他似乎瘦了许多,脊背似乎也不再那么的挺拔,可依旧还是忙在地里,和新添置的羊群上,一刻都不让自己闲下来,我本可以在大学后直接升入研究生,但是我选择了工作,我要用我的双手,去回报我的父亲,我不能再让他为我操劳半分。

多年后,我有了自己的住所,我多次要求接父亲来北京同我一起住,可每一次父亲都回绝了,他说“他习惯了住在平房里,这样接地气,我们家楼层太高了,像是住在云上一样,不踏实”,我知道这是父亲不愿意给我们添麻烦,他怕自己的早起、和饮食不同扰了我们的生活习惯,所有他宁可住在乡下的老房子里,也不肯来北京。
父亲这一辈子并没有完成精韬伟业的大事,但是为了自己的孩子却是将毕生的汗水和精力都用在了如何让这个家更坚固,如何让自己的子女吃喝不愁。

我的父亲是个农民,在质朴的外表下,藏着一颗火热的心,让我永远对生活充满激情,父亲是一座山,用他独有的方式,告诉我一个不变的真理,爱是这人间最暖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