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看了《浮士德》。认真真推敲每一句话的意思。看了两个钟头才把书的序言,献诗,舞台序幕和天上序曲给看完。
《浮士德》是充满神奇的,首先,他的写作方式是舞台剧本的形式。其次,故事非常具有想象力,完全天马行空。第三,歌德这个名字很能满足某种小小的虚荣心。第四,看着看着,就会发现里面有很多似曾相识的看法,观点或者景象。所以尽管很深,我依然继续阅读着。
一开始看小说,喜欢把自己觉得好的句子摘抄下来。这些被我相中的,多数都不是什么辞藻华丽,对仗工整的,而仅仅是内容和情感方面和我有共鸣的。比如在看贝多芬的书籍时,一般把贝多芬夸张地描述成神灵的语句是我最中意的佳句。呵呵!常回头看这些摘抄的时候,觉得当时自己很幼稚。一页书看看,不过一两分钟,有时为了抄几个句子就要花费五分钟的样子,这样等到再回过来读的时候常常已经没有先前那种激情和如饥似渴的感觉了。所以之后开始改成某伟大领袖的做法,在书边做批注,比如哪一句好,自己怎样想的或者看到某种很文学的字句,去查字典,然后在书边学上拼音与解释。习惯边画边看的过程后,自己对于内容的理解,就不再深刻了,因为句句都是重点,我又何须体会文章的内涵结构呢?于是,读书的时候思考就少了。
现在看这个《浮士德》新的问题又产生了。我最讨厌的事情就是一页书上一半是内容下一半是很多小字体的解释。儿童肠这些解释又有何种种《圣经》故事,希腊文化联系在一起,一看就是一大串。这种情况下,不看就无法了解作者的意思,看了又容易打断自己的思路,真的是很麻烦。写了这么多,感觉全是一些无用的,对于《浮士德》这本书我真的没有看懂只觉得他太深奥了。
不过最后我还是希望你们能够看看,也许你们能够发现其中的大道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