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25


A项,根据刑法第271条规定,职务侵占罪要求行为人利用职务便利,而侵占罪、盗窃罪、诈骗罪的行为人没有利用职务便利。“利用职务便利”中的“职务”,是指具有一定管理权限的职务。例如,主管、管理、经营等职务。依据这种职权,能够占有或支配单位财物。纯粹的体力性劳务,没有管理权限,只是机械执行的角色,不属于这里的“职务”,其对单位财物只是占有的辅助者,而没有独立占有。本案中,王某虽然是村委会主任,但是私下卖树,而且谎称是自家的树,表明这个过程中都是私人行为,没有实质利用村委会主任的职务便利。因此,王某不构成职务侵占罪。


        B项,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他人占有的财物通过平和手段转移为自己占有。王某在村委会不知情的情况下,将村里的财产非法转移为自己占有,构成盗窃罪。


        C项,王某对李某是否构成诈骗罪,关键看李某有无财产损失。少数观点认为:李某虽然花了钱,但取得了财物,没有财产损失,所以王某对李某不构成诈骗罪。多数观点认为:李某用正常价格买到赃物,吃亏了,有财产损失,所以王某对李某构成诈骗罪。对于观点展示,如果考唯一答案,做题时按照多数观点答。由于王某只有一个处分行为(出卖行为),但针对了两个对象,同时触犯诈骗罪(对李某)与盗窃罪(对本村),想象竞合,择一重罪论处,一般以盗窃罪论处。


        D项,区分标准:盗窃罪=A(侵犯他人林木财产权)。滥伐林木罪=B(破坏生态环境)。盗伐林木罪=A+B(破坏生态环境)。由于王某盗窃的对象是荒山上的30亩的树木,数量规模很大,破坏了生态环境,因此,构成盗伐林木罪。


        正常情况下,盗窃罪与盗伐林木罪是法条竞合关系,优先以盗伐林木罪论处。按道理,立法者应当给盗伐林木罪配置比盗窃罪更重的法定刑,但是没有。盗伐林木罪最高刑是15年有期徒刑,盗窃罪最高刑是无期徒刑。当行为人盗伐的林木价值1000万元,此时如果一定要以盗伐林木罪论处,就只能判15年,这显然不合适。因此,此时只能认为二者是想象竞合关系,择一重罪论处,以盗窃罪判处无期徒刑。由于本题没有交代量刑上的罪刑相适应问题,因此,按照正常的法条竞合来处理盗窃罪与盗伐林木罪的关系。


        综上所述,本题答案为A。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波希律法考2017年真题卷二的解析。希望对大家有一定的帮助。由于文章长度问题,这里给大家分享前25...
    Pe1za1阅读 25,123评论 0 1
  • A项,狭义的因果关系错误,是指行为人预想的因果历程样态与实际发生的因果历程样态不一致。例如,甲将乙推入井里,欲淹死...
    双髻山府正堂阅读 324评论 0 4
  • 河北省刑事案件立案最新标准 一、盗窃罪 (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河北省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盗窃刑事案件执行具体数额标准...
    31a34e9d7542阅读 1,371评论 0 0
  • 一、盗窃罪的概念 盗窃罪(刑法第264条),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或者多次秘密窃取公私财...
    767e806933b9阅读 511评论 1 1
  • 学子 CH 的法学学习笔记 提示:本文全文字数为: 7237 ,阅读时长大约为:24 分钟,请耐心阅读。 目录 [...
    学子CH阅读 4,423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