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匈奴列传》作为匈奴名族较为完整的历史资料,是研究匈奴不可或缺的文献,其中文献中的匈奴与两汉之间的关系是我们了解匈奴与两汉和亲的重要史料,可以让我们了解两汉时期汉朝与匈奴之间是怎样解决民族问题,重塑那一时期和亲的起源、发展,认识和亲对两个民族的发展起着什么样的作用,更能让我们认清今天和平对于我们来说是多么重要
一、汉与匈奴和亲
秦汉更迭之际,冒顿单于统治了大漠南北的广大地区,对西汉政权构成了极大威胁。匈奴贵族经常率领骑兵掠夺北地和陇西的人口、牲畜和财物。高祖六年,前201年九月,冒顿单于对太原郡发动攻击,并将韩信包围在了城里。最终,韩信投降,并与冒顿单于一起进攻西汉。刘邦领30万大军前去镇压,收复晋阳,听闻单于在代谷,遂领军北击。由于轻敌冒进,刘邦被冒顿单于围困在白登山,七天七夜。最后,刘邦听从陈平的建议,对冒顿单于行贿,才得以脱险。了解到了匈奴和西汉初立的形势对比之后,刘邦采纳了刘敬的建议,以和亲的方式与匈奴和解。(《匈奴列传》第五十)中记载:“汉亦引兵而罢,使刘敬结和亲之约”。由此,匈奴和西汉约定以长城为界,和平发展。西汉还要每年向匈奴进贡一定数量的“岁奉”。双方互相开放通商,从而缓解了两方的紧张关系。
二、和亲政策
不同阶段有不同阶段的和亲政策,汉奴和亲分为前期阶段和后期阶段。西汉前期进行和亲是为了争取时间修养生息,而不得已向匈奴和亲,是一种屈辱的被动的和亲。汉为了表示诚意,送过去和亲的都是刘氏的宗室女子,是名副其实的公主,而且公主和亲的嫁妆也是金银珠宝、堆积如山。到了后期阶段,在汉武帝时期,西汉经过了七十多年的修养生息,国库充盈,人民富足,经过汉武帝的武力征服,匈奴已不像西汉初期那样嚣张跋扈,尤其是前119年汉武帝以卫青、霍去病兵分两路,深入漠北草原追击匈奴,以几十万士卒护送物资,倾率国之力发动了中国历史上规模空前的大远征——漠北之战,这场战争给匈奴以沉重打击,匈奴王朝不得不西迁至西蒙古地区。匈奴与汉朝之前的强弱身份,早已本末倒置,匈奴作为弱势的一方向汉朝就是称臣纳礼了,与匈奴和亲的就是宫中宫女了,王昭君就是古代有名的和亲宫女。
三、和亲影响
1.对政治经济的影响
和亲是不同民族间的政治联姻。两汉前期,和亲政策相对缓和了军事冲突,有利于汉朝休养生息,促进了汉初经济的发展,加强汉匈两族的经济文化交流。两汉后期,最具影响力的就是昭君出塞,她为了保证汉朝和匈奴的和平,她毅然决然的远嫁匈奴,为汉朝换来了60多年的边境和平。这六十多年两个民族的和平都给两个民族经济政治带来有利条件。
2.对文化的影响
《匈奴列传》中描写匈奴的祖先“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居于北蛮,随畜牧而转移”,“其俗,宽则随畜,因射猎禽兽为生业,急则人习战攻以侵伐,其天性也。”“壮者食肥美,老者食其馀。贵壮健,贱老弱。父死,妻其後母;兄弟死,皆取其妻妻之。其俗有名不讳,而无姓字。”这些文字可以让我们看到匈奴生活习性、风俗习惯与中原文化的截然不同。而和亲的公主们远嫁匈奴,把汉文化也带去了匈奴,使匈奴在潜移默化中风俗渐变、素质提高。更加强了汉匈相互影响、相互借鉴,促进了彼此的文化、生活乃至社会习俗的发展。和亲过去的公主忍辱负重远嫁西域,经历了种种苦难为民族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
一个民族的发展需要和平稳定的环境,如果每天都处在战乱之中的国家是不可能向前发展的。历史一再证明:“没有和平就没有发展,没有稳定就没有繁荣”。两汉的和亲维系了两个民族之间的和平,使两个民族都得到了发展。以古为鉴,如今我们的时代也需要和平,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国家与国家之间需要和平友好的往来,冷兵器解决不了问题,只有多国之间坐下来慢慢交流才能让国家得到更好的发展。所以中国需要和平,世界也需要和平!多看看两汉时期汉奴和亲,我们可以懂得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