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柠檬心理课堂
最近柠檬一直在赶稿子,简直忙得天昏地暗,然后发现原来觉得无聊透顶的电视剧居然变得有趣起来,平时根本不愿意参加的活动也乐意去试试看,好像只要不让我赶稿子,其他的做什么都挺好。
不少陪读家长应该应该对这种情况不陌生,孩子在写作业前常常会有突发情况,突然要去上厕所,突然不舒服,突然要喝水,好像只要不让他写作业,做什么都挺好。
想必大家都深有同感,特别是在面临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的时候,其他所有的事情,甚至是你原来嗤之以鼻的事你都会觉得非常不错。
但是一旦你任务完成了,有了空闲时间,这些事情又重新变得索然无味起来。
这个现象可以用库尔特·卢因的“场论”来解释:
一个人喜欢的事物具有能够吸引这个人的能量,相反,一个人讨厌的事物具有让这个人远离的能量。
我们每个人身边都有自己喜欢的对象,也有讨厌的对象,还有那些喜欢却又不得不敬而远之的,又或者讨厌却又甩不开的对象。
每个人都随着自己对于这些对象的或被吸引或被排斥的感觉而做出各种行为。而这些行为很多时候也都是不理性的,反正下意识就这么做了。
柠檬来给大家分析一下为什么会这样。
卢因认为,人的心理就像是处在磁场中的磁铁一样,彼此之间都存在着某种磁力,每个人都是具有磁性的小球。而小球周围遍布着其他或者会吸引或者会排斥它的其他磁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磁极,南极或者北极,而且还有不同的强弱程度。
就拿刚才的例子来说,在平时,无聊的狗血剧对我来说就像是只有微弱吸引力的磁铁一样,因为他们吸引力非常非常小,所以我平时基本不会被它吸引。
但是,如果这个时候有另一种能量,也就是写稿子,时间紧任务重,这时它对于我的排斥力就非常强。
在这个情况下,即便是只有微弱吸引力的狗血电视剧对我而言也会骤然变得非常有趣,瞬间就能捕获我的注意力。
有时候想想,要是我们只需要去做能够吸引我们的事情就好了,朝着吸引我们注意力和兴趣的方向去走,不用硬着头皮去迎合排斥我们的磁铁,那该多轻松啊。
但现实往往很残酷,就如前面说的,我们有必须要完成的任务,不管你用什么借口跟理由,最后你都是要独立完成。
这个时候你越是逃避反而会越焦虑,看电视打游戏都会分神,总想着那份还没有做完的工作,那不如踏踏实实把它做完。
在此我建议大家可以把任务化整为零,大目标化成几个小目标,一方面有助于减轻自己的压力,另一方面小目标完成起来比较轻松,成就感会促使你提高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