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读完一本书,虽然不是我喜欢的类型,但是有小组的监督,还是每天能够潜心读一会儿的。这本书写的真是大白话,好几页白话半天就是一件事,就有了一种被耍了的感觉。下次再选择这种快销书的时候还真的注意一下,想想它的命运,写完这次总结,就不知道将落入谁家了,准备一起捐出去送给爱看书的孩子们。
既然穿越,肯定要物超所值,先去皇城瞧瞧。当时的京城只有现在的北京的0.5%那么大,呈凸字形。中轴线上的无疑就是紫禁城,皇家住所非请勿进,内城包围着皇城,皇城包围着紫金城,“内九外七皇城四”,这是啥?这是门!每次路过北京就晕,晕啥?晕门和桥,什么天安门、广安门、永定门的,我是直接倒掉,再配上出租车司机的一口京腔京韵,“我说咱儿北京儿...”真心在想,中央电视台的主持人的普通话是从哪里学来的呢?话说回来,内城住着谁,八旗人!旗人和民人的住地是严格划分的,你一说把这把这稻香村的糕点打包一盒送到某某地,那就差不多能猜出老爷您是几品大员了。
清剧里把皇宫的里里外外都演遍了,有时侯就是一大群女人整天熬汤绣花做糕点,然后等着翻牌子。不说了不说了,上层的勾心斗角也差不多浓缩了这个社会的动态,对于我这种也就是第一集开始活不过两分钟就要领盒饭的还是去大街上溜达溜达吧。不用担心语言关,只有大事情的时候才讲官话-满语的,所以就大胆的往前走吧,对的,骑马走!旗人女性是可以骑马的,可不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骑马还是坐轿也是有规矩的旗人大臣除亲王、郡王与一品文职可以乘轿子,其余均骑马。民人武职大臣骑马,其余均可乘轿。年及60岁的大臣、旗民实在不能骑马的,才可以改成轿子。
这女拼嫁的好,男拼出身好。当然说的是清朝,现在都个顶半边天了。男的出生民人呢卖卖盐,哦,不对官盐的生意不是谁都可以做的,卖卖拨浪鼓卖卖胭脂还是可以的。出生为旗人那就好了,爷呀,您是“铁杆庄稼”,只要战场上大难不死未必有后福啊,当然了前提还是要运气好,参加补缺考试的时候刚好赶上前锋营(八旗内最精锐的部队,只跟皇帝出征)补2缺,那天天在皇帝眼皮子底下晃悠,想要高升可以少奋斗多少年的。护军营骁骑营也可以,最差步兵营嘛,归九门提督管,个人总觉得的这就是个城管呢。女的只要长得平头正脸就可以等着选秀,选不上就可以自行嫁人了,可不是自由恋爱,还不是父母之命 媒妁之言,几点一定要get到,“旗民不婚”(正妻,门当户对?其实碰到了合适的也可以,是“我”娶媳妇又不是你娶)“纳妾民女-准”“旗女嫁民人逐出旗籍”。要是以上都不犯规,那就等着上门提亲收“门户帖”,觉得可以就“换贴”查双方生辰八字是否“合婚”,都可以的话,男方请“大寮”(主婚人”)“大媒人”捧着玉如意来“小订”,那就从今天起不要出去逛吃逛喝了,老老实实的在家收性子等着出嫁了。哎对了,那穿啥结婚?吉服!其实我也没记得太清楚,什么官服吉服常服朝服便服,我看着都一个样,看的稀里糊涂,总之那时候没有西式婚礼没婚纱,穿大红色的衣服就对了。
说的都累了,去吃顿满汉全席吧。哪吃?叫饭庄的比如“聚贤堂”之类的这都是大宅院的高级会所,上菜讲究“四四到底”每个种类有四种,凉菜热菜大菜点心,面面俱到,吃的那是一个排场!人少就去吃饭馆吧,比如“庆云楼”,有朋自远方来可以去雅座,点几个炒菜,这地才是手艺与味道兼得的地方。剩下就是饭铺了,可以喊“老板煮二两面”“来一笼狗不理包子”这种吃主食的地方了。当然还有饭摊,那是啥地方?买个烤土豆啊,摊个煎饼果子的地方。掂量一下自己的荷包看看可以吃点啥。清朝可不是天天吃冬寒菜的朝代了,“洋柿子、洋葱、西葫芦”这些舶来品都有了,肉呢只要你没有信仰统统可以吃,调料也全,要是味道不够,唐朝引进的胡椒,明末的辣椒都可以加点哈。关于火锅的传说版本也很多,他传他的咱吃咱的,大冷天吃个这个也不错。
一路写下来觉得有些看过的也忘的差不多了,要是没这个总结,过几天就忘的干净了,咋像黑瞎子掰棒子,掰一根丢一根,到最后记住的没多少呢,不知道都多少人有同感,看来偶尔吃顿火锅肉还是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