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心孩子的穿着被别人奚落,担心择校关没有为孩子把控好的时候,是否想过这些对于孩子的成长似乎并不那么的重要。是否还记得那个高铁霸座的博士?这样的人在我们生活中并不是少数,因为霸座被拘留的事情也是常常会发生的。
不管能够给孩子怎么样的物质生活,给他多少学业事业的支持,个人修养都是最不容忽视的大事情。因为学业忘记了作为人应该遵守的规则,是孩子最大的损失,也是家长们教育最大的败笔。无论学校教育能给孩子带来什么,家庭的教育永远都是根本,要想孩子能教育好首先应该提高的还是自身的修养。
一、礼敬家人,家有家规
因为家庭里子女少的原因,家庭的额每一位大人都会尽己所能的宠爱着孩子,但是宠爱之外也别忘了让孩子尊老敬长,接受长辈的馈赠并非是理所应当的事情。
不管是不是和年迈的父母一起生活,都应该孝敬他们,心里时常惦记着自己还有长辈,他们也如同孩子一样需要被保护。孝文化从来都是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不管孩子的学业多么繁忙长辈也不能变成自己可以随意指使的"仆人"。已经为人父母的人早就应该向自己的父母回馈感恩,在下一代面前做出一个应有的样子。
生活中的很多家庭里老人退休带娃都是再也自然不过的事情,如果哪位老人没有任何因由的拒绝子女的这种要求都会被视作异类。甚至年轻人也会因为老人的拒绝对老人心生嫌隙,觉得养大自己的老人已经不再爱着自己。养育孩子对于年轻人来说担子重大难以负担,对于老人来说何尝不是更加艰难?
所以也就有了另外一个现象,小孩子甚至会因为家庭作业没有完成这样的事情责怪父母父母还不去反驳,父母通常还都不会反驳,认为就是自己的责任。一个比赛没有获奖小孩会抱怨父母没给自己找到好老师,初入社会的人没有得到好的工作机会也会在家抱怨父母。这样的行为真的是一脉相承呢。
从小要教会孩子在长辈进门时送上热水和问候,餐桌上有餐桌上的规矩,小孩子能够自理的就不必给他太多的照顾。爱孩子就要让孩子也学会爱别人,学会为了家人付出是孩子需要迈出的重要一步。
二、公共场合就要有公德
不管是占座博士还是在电梯里蹦蹦跳跳的孩子他们都是太过自私,忘了这个世界自己极其的普通并不是什么重要的环节。而那个在电梯里蹦蹦跳跳非常开心的小孩子,对于周围人的制止对于母亲无足轻重的制止毫不在意,归根结底还是因为父任由孩子在电梯间蹦跳的母亲自己都没有考虑到除孩子之外其他人的感受,甚至安全常识都要去忽视。
打人的孩子在打下来的同时爷爷也拦住了他,并愤怒的扔掉他的玩具,涨红了脸不知道该对别人家孩子怎么说责备的话。知道一旁的母亲怎么做吗?对着老人破口大骂,指责老人不该打自己孩子,老人在那里无力的重复着,"我没有打他。"那位母亲穿着体面,指责老人的话说了很久都没有一句重复的,老人从头到尾就只说的出一句,"我没有打他。"
父母保护自己的孩子,但是也要教会他们什么是对错。一味的只知道做对自己有利的事情完全不去考虑别人,最终只能让孩子举步维艰。就如同那个占座博士一样,一点点能让自己便利的事情他都不会放过,侵害他人之后自会有公共机关去指出他的错误并教育他。三、修养虽发自内心,但也从父母这里来
相信那个懂礼貌有公德关心他人的孩子,将来也会应为他的有教养给自己更多的便利。即便是最尖酸刻薄的人也不会喜欢别人的尖酸刻薄,那么不要让自己成为自己讨厌的人,不要让自己孩子将来成为让自己讨厌的人。按照我们喜欢的标准去约束自己,提高自己的修养,让自己爱上自己做一位优秀的有修养的父母之前大热的《知否》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那位康家姨母在很多次害人性命之后由老母亲以及家族帮助化解,终究到了主角这里再害人还是受到了惩罚。家长的一位包庇只会助长孩子的私信,让他做事更加肆无忌惮不计后果。
孩子要的结果如果真的让别人的利益受到损失那就一定要让他知道,不要让孩子觉得一切理应如此。就如同康家姨母杀人的时候被包庇了,她就觉得他杀人没有什么错。小孩子打了你,你甚至都不会去责怪他,他自然也就不会觉得大人有什么不好。教育孩子有时候才是世界上最难的事情,必须想点办法才能让孩子改变想法。
曾经有一位母亲责备自己的孩子乱丢垃圾,孩子居然说反正有环卫工人呢。从他们的对话中知道,孩子经常犯这样的错还不以为然,于是母亲就带着这个年幼的孩子当即开始行动。一人一个袋子开始捡拾公园里的垃圾,孩子起初当然是极不情愿的,但是因为母亲的强硬态度当我们离开的时候恰巧听到那个扔垃圾的孩子说,妈妈捡垃圾真的太累人了,我以后再也不随地乱扔垃圾了。这之后我不止一次见过母子二人义务捡拾垃圾。教育孩子可以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但是做父母的一定要带着孩子去做。孩子有了不当的地方一定要想办法让他改正,而不是交涉无果就可以放任自流。教育是一个过程,但是我们也需要看到结果。
孩子一生坚定不移相信的信念,往往都来自儿时最深刻的记忆。我们猜想一下那个小孩子将来会不会成为一个环保人士?也许他的母亲就是最普通的小市民,但是这位母亲对于教育孩子是一丝不苟的。错就是错对就是对,错了就要让孩子意识到,而不是像电梯里不去制止自己孩子的母亲那样由着年幼孩子的性子。
我们关于是非对错的观念更多的都会来自年幼时的经历,不断的去完善自我做有修养的父母,也给孩子一次成为有修养的人的机会。他没敢违逆。那个打人的孩子在那里大声的哭泣,母亲没有去安慰他,那个被打的孩子被爷爷抱在怀里准备离开。事件以工作人员劝走骂人母亲,老人带着自己的小孙子离开结局。孩子的一切行为都不会是没有根由的,如果不想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如这位母亲一般的人,首先自己不要成为这样的父母。这样的父母真的很难让人看出他们的修养,自己的家庭以孩子为中心就像让全世界围着自己的孩子转。有这么一个小故事,两个两岁的小朋友在公共的娱乐设施那里一起玩,其中一个孩子手里的玩具不小心打到别人一下。虽然并不会很疼,带孩子的爷爷还是出言提醒无意打了人的小孩儿不要再打到自己孙子,可是那个孩子却在老人说话之后用尽全身力气把玩具向已经挨打的孩子挥去。会有人以年纪小为由为这个孩子开脱嘛?但是看看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就会明白这个孩子的言行一样来自自己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