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小姐在吃东西方面很有食物链顶端的习性。要吃肉,最好是大块的、不带骨头的;不要吃菜,菜叶子都是同一个令人生厌的味道;绝对不要香菇,香菇闻起来像是汽油。鸽子先生倒是不挑:是吃的就行。哦,除了胡萝卜和洋葱。在这个海滨的大城市里,有时候会有海鸥叼着炸洋葱圈从他身边飞过,鸽子先生只会觉得诧异,这东西真的能吃?
两个人在进食习性上也有一些些差异。猫小姐喜欢干净,是绝对不会让一点点油星子溅到自己光亮的皮毛上的,所以她是一只掌握了附近几十上百家好吃的饭店地点的猫;鸽子先生却觉得烹饪算是生活趣味的不小一部分,并且家乡的口味总是难以被这千里之外的本地厨子复现,所以他是一只做得一手粗犷北方菜的鸽子。猫小姐后来总是后悔,早就应该学一些烹饪技巧的,那不就早把这只肥鸽子炖了吃了吗?可转念一想,猫小姐甚至连锅都没有,心有余而力不足矣。
其实鸽子先生也很少自己做饭;大多数情况下,他都是饿着饿着就不饿了,或者会随便找一点东西凑合一下。原来并不是这样的。
刚刚离开家乡来到千里之外的时候,鸽子先生还是会很认真地洗菜、淘米、炒菜、煮饭、吃饭、洗锅、洗碗、收拾垃圾的。他觉得这就是生活。可慢慢地,鸽子先生觉得疲惫:一个人做,一个人吃,买菜做菜不能太多,不然剩下来就不好吃了;吃完之后又要洗锅洗碗,吃进去的还不够消耗的;并且每天都要考虑要吃什么要做什么,这种艰难的选择题岂是他这么一个小小鸽子脑袋可以经常解决的?鸽子先生累了。
所以之后,鸽子先生就很少自己做饭了。他的锅碗瓢盆、一应刀具倒是会时常收拾的锃光瓦亮,但我们也不知道他在期待着什么。
青少年时期的鸽子先生觉得,吃饭主要在于吃到好吃的东西。所以他会吃很多,他希望享受不同美味带来的快乐;我觉得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只鸽子肥的很突出的原因,至少是原因之一。可过了这么多年,鸽子先生逐渐发现,吃饭的乐趣不仅仅是在美食,也在分享美食的人。每当鸽子先生吃到了好吃的东西、做出了好吃的菜,他都希望能有一个人一起分享,这样,快乐就是一加一大于二的。并且,准备两人份的饭菜其实要比准备一人份的饭菜容易一些:至少有人帮你作出了“今天吃什么”这个问题的决定。
看着大快朵颐的猫小姐,鸽子先生不禁笑了笑,随后望了望水池里的锅碗、案板上的菜刀:“至少我等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