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的话:
从1983年我到《焦作日报》做记者,到2007年的24年间,焦作出现的典型人物基本都是出自我手。2009年我被聘人民日报河南分社,至2015年,《人民日报》刊登的河南典型人物基本都由我执笔。
从事新闻媒体33年,我笔下涌现出百十位先进人物,他们之中有工人、有农民、有教师、有学生、有律师、有营业员、有炊事员、有运动员、有技术员、有医生、有护士、有民警、有战士、也有公务员和企业家,几乎涵盖了各行各业,但是普通人占95%以上。
近赤者朱。
写好人、学好人、做好人亦成为我做人准则。
我从发表的人物中筛选出几个代表,回忆一下采写这些先进人物的背景,给自己的人生也留下个纪念。
好女婿谢延信
谢延信是个煤矿工人。
焦作因煤矿建市,从第一代优秀矿工刘九学开始,陆续涌现出多位煤矿英模。
1990年夏,河南省委在焦作体育馆召开全省学习优秀矿工丁百元,我执笔采写的万余字的超长篇通讯《矿山铁人丁百元》为大会头天先期推出。
2006年,焦作市委召开干部大会,突然宣布副县级干部53岁一律退居二线,我幸运中榜。
回首记者生涯,获奖数以百计,做新闻的就要用一种值得纪念的形式为记者生涯划个句号。
我在苦苦寻觅。
一日,时任焦作日报社副总编辑王爱军给我一个信息:朱村矿一个工人,结婚半年死了妻子,他主动担负起照顾岳父母一家的责任,问我有没有兴趣。
我一听是个矿工就感兴趣,我笔下多个人物都因为是普通人才引起我的兴趣主动出击的。
采访期间,我努力挖掘谢延信的闪光点,从中串起几个关键词:没有血缘关系的女婿、半年情份用33年坚守、孝顺岳父母、舍亲生女抚养傻内弟。
下笔时不渲染,不煽情,说背景,讲故事,最后提炼中国传统孝道。
为这个朴实矿工的高尚品德,为我最后的职业生涯,我倾尽了心血。
《三十三年的承诺》这篇人物通讯为我焦作媒体生涯完美收官。
它获得了焦作市好新闻一等奖、河南省好新闻一等奖、中国地市报好新闻一等奖。
所有这些都代表了当年所在地域新闻的最高水平。
我终以这样一个形式结束了我在焦作的媒体生涯。
谢延信从此改变了人生:2007年cctv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全国孝道模范、中国煤矿劳模等几十个荣誉。央视拍了电视剧、省豫剧三团等多家剧团排演了大剧、全国数百家媒体铺天盖地的宣传、他搬了新居。
好人有好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