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在昔
(一)
接完儿子从教室里出来,在楼梯的拐角处碰见了他的同学,他们两个是这个班级里最熟悉的同学,大多时候都是一起上学一起放学。我对着小朋友笑了笑,领着儿子往楼下走去。
“孙昊然妈妈――”她突然喊住我。我愣了一下,因为虽然平日里两个孩子在一起玩,但她见了我也是偶尔的笑笑,很少对我说话。
“孙昊然妈妈,孙昊然是不是得奖状了?”她走过来问我。
“不知道啊!”(即便是得了奖状,儿子也不会像其他小朋友那样欢天喜地的对家长说。或者是对别的小朋友喜滋滋的展示一下。)
“你看他的书包里有没有?”她走过来说。我摸摸她的头,笑着说:“你上次就得奖状了,你真棒!”
“你看一下书包里有没有?”她把手放到儿子的书包上说。我只好拉开拉链,她把头探过来看了一眼:“没有得呀!”然后开心的笑着。
我和儿子走出门去,她跟在后面喊我:“孙昊然妈妈!孙昊然今天骗老师了。”
我吃了一惊,什么事情呢?
“他今天写字有没有得小红花?我今天没得,不过我那天得了一个小红花。” 她跟在我们的后面不停的说着:“老师让在阅读书上用铅笔圈出以前学过的生字,他没有圈出来,呵呵……”
她笑起来很好看,两个可爱的小酒窝。
“今天我看见孙昊然在那里用铅笔圈呢!我就赶紧去告诉老师了!老师把孙昊然给说了!”她看着我嘿嘿直乐。
我快走了两步,不想让儿子听见这些话。她跟了上来:“孙昊然妈妈……”
我停下脚步,微笑着对她说:“孙昊然那些字都认识了,可能没有注意听老师讲话,所以忘了圈出来。你们是好朋友要互相帮助才对呀!”
这时,儿子把滑板车骑了出来。
“他是认识了,可是他没有圈出来呀,我都跟老师说了。”她仰着着圆圆的脸蛋看着我。我对儿子说:“跟你的同学说再见吧!我们要回家了。”
小女孩伶牙俐齿的,相反,儿子就总是默不作声的。
看着趴在桌子上写字的儿子,我问他:“今天你被评为好宝宝了吗?”儿子抬起头,扑闪着黑亮的眼睛认真的说:“嗯。是的呀!妈妈,我的朋友上次就已经得了呢!我没圈字,她今天报告老师了,老师拍了我一下。”我对儿子说:“谁让你没有记住老师说的话呢?老师希望你好好学习,这样才会得更多的小红花呀!”
最后我问他,喜不喜欢幼儿园?儿子说:“喜欢呀!喜欢幼儿园的玩具,喜欢小朋友,喜欢老师……”
唉!不知道天真的你,什么时候才能长大呢?
(二)
最近很是头疼。其实我更希望儿子能对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大声的说“不”。
也希望他能勇敢的反击别人,至少当别人拿走属于自己的东西时,能勇敢的要回来。
儿子的班级里弄了一个小植物角,每个小朋友都拿了一盆花,老师让孩子们观察植物的成长与变化,我给儿子买了一株风信子。下午在视频里看到儿子和两个小男孩趴在窗台上看花,他们互相推推搡搡,儿子想要靠前,他们不让。
回家我问儿子怎么回事。儿子说有个小孩扎他的花呢!我说你就大声的呵斥他呀!儿子说:“不能大声说他,可以告诉老师。”晚上我做饭,他坐在一旁自言自语,我问他说啥呢?他小声说:“我不能骂幼儿园的同学,我要和他们做好朋友呢!”……讲真,听到孩子说这些,心好塞,好纠结。
最近我总是在想:是不是在儿子成长的过程中有哪一部分是我引导错了。有时候我真的希望他能叛逆一次。
儿子走路摔倒了,我从来都不去扶,甚至还要狠狠地训斥一番。有一次儿子不小心摔倒后,他惊慌失措的爬起来用小心翼翼的眼神看着我,躲躲闪闪的,就像是犯了一个天大的错误。那一次,我的心真的被深深地触动了。即便是后来他再次不小心摔倒了,我也总是假装没有看见,或者是装作很轻松的样子扶他起来,问他哪里摔疼了?然而,虽然他不再像是惊弓之鸟,但还是有些惊慌失措。
很多次他看着动画片,而我睡着了。当我醒来的时候,发现灯关了,电脑也关了,他就静静的躺在我的身边,自己盖好被子,睡的香甜。可他是那么的怕黑。
卫生间或者客厅里的灯没有关,儿子就会以我的口吻,一边说着浪费电,一边走过去关掉。孩子的一言一行里,存刻着父母的痕迹。
而我,不希望你这么乖巧;甚至,我想看到你跋扈的时候,是什么样子?
(三)
有一天下午,女孩都去跳舞了,只剩男孩子在教室里拼雪花片。每个孩子面前都放着一些雪花片。我看到儿子旁边的一个男孩掉了一个雪花片,然后他蹲在地上帮他的同学捡,这时候,那个男孩趁机把儿子的雪花片全部都扒拉到自己的桌子上去了,一个都不留。
儿子直起腰来把捡到的那个雪花片递给了那个男孩,随后他发现自己面前一个雪花片都没有了,看他也没啥反应,拿起自己拼好的那个模型继续玩着。玩着玩着,雪花片模型又被那个男孩一把给抢了过去,随后儿子就把两只手放在空荡荡的桌子上,无所适从。其余的孩子都在低头玩着雪花片。
看到这里,我实在忍不住了!直接给老师打了个电话。儿子他们现在上大班,今年九月份就上一年级了,平时在幼儿园很少玩,所以我不想在这难得玩的时间里,让孩子这么干巴巴的坐着。因为我也知道,儿子不会去强硬的把自己的雪花片给要回来。他会这样一直坐着,等到老师或者同学再给他分点雪花片。
那天发生的事情让我心里格外的纠结。
放学后在广场上玩。儿子找了一张广告纸让我给他折飞机,把纸递给我之后,他又去找了一张纸,开心的跑过来说:“妈妈,你给我的同学也折一个吧!”
我折好两个纸飞机,他们拿着开心的去玩了,没有几分钟儿子喊我:“妈妈,她把我的纸飞机拿走了!”我回头一看,他的同学手里拿着两个纸飞机跑了。儿子骑着滑板车站在一边很无奈的看着。
我很生气,大声的对儿子说:“你去要回来呀!找我干什么?”他一动不动的站着。见状,我朝着儿子的同学喊:“小朋友,你把孙昊然的飞机还给孙昊然,孙昊然多好呀!都给你折了一个纸飞机,你怎么还拿孙昊然的?”那个同学听了把飞机扔在地上,儿子过去捡了起来。
这是我第一次当着另外一个孩子家长的面维护儿子的利益。我知道我必须这么做了!而不是像以前那样不分青红皂白的让儿子一味地谦让。
(四)
记得我上小学的时候,每次放学的路上总会被同村的男孩拦截欺负。从小和孩子们打架了,回家首先就是挨父母的一顿臭骂。所以很多时候,即便是在外面受了欺负,回家也是不和父母说的。有一次放学,又被拦截着挨欺,心里很生气,也不知道是哪里来的勇气,怒冲冲的直奔那个男孩的家去了。
男孩的母亲和几个妇女在院子里坐着说话纳鞋底。我走了过去,对着男孩的母亲说了他的儿子如何如何的欺负我。她并没有停下手里的活,斜着眼睛看着我,说了很多难听的话,我站在一旁,局促的用手撮着衣角,眼泪挂在脏兮兮的脸上。
那时候班级里的男生好给人起外号,尤其是给一些孩子的父母。当然我也不能被幸免,有的时候惹急眼了,便也回击几句。记得一天中午放学后,在学校的门口,一个男生的家长在那里破口大骂。说是我和姐姐给他的孩子家长起外号,却全然不顾是他的孩子先招惹了我们的。
其实小时候,犯了错误,还是希望家长能够站在自己的身后。父母从小对我们的教育方式就是无论发生了什么事情,先要数落教训我们一顿。那时候,被别人欺负,却总是无处言说。
于是,这样的教育方式,竟然不知不觉,潜移默化的沿袭了下来。总是按照大人的想法去要求一个孩子,或者是强硬的让他分享他不愿意分享的玩具;当昨日的情景再现,却忘记了曾经,自己幼小的心灵是多么渴望一个坚实的后盾。
(五)
很多时候,孩子心里的安全感完全是取决于父母。爱与理解越多,孩子会觉得愈发安全,内心也会变得强大,阳光。
他在写作业,你在一旁玩着手机;他在和你说话,你顾左右而言他;你不陪着他玩游戏,他就会整日里抱着手机和电脑。很多时候,改变是要从自身做起的。
当有一天,我发现孩子像一个复读机一样的在复制着我的语言。那么,平时生活当中的一言一行都在影响着他。包括我的感情,我的思想,无一不在影响着他的成长。孩子的身上都有我们做父母的影子,而我们要时刻的校正自己,看看影子够不够端正!
我后来总在给儿子灌输这样的一个理念:不欺负别人,但也不能被别人欺负;不抢夺别人的,但也不能被别人所猎食。学会让孩子在并没有能力具备谦让的时候,随意的去谦让。是自己的,就要去守护,就要去争取。
小的时候,你让他随意的去谦让,长大后面对每一次的竞争或者挑战,他都会退到最后面的位置。那种软弱和内心里根深蒂固的善良,会像是麻醉剂,深入他的骨髓。若干年后,别人都前仆后继,只有他,站在原地说,你们先。
世界很温暖,也很凉薄。
让孩子看住自己该得的一切,是一种起码的本事。不太谦让的孩子,若干年后,我们也敢放心的让他去飞,知道他不会受到伤害,也知道他懂得分寸——不去抢夺,也不被抢夺。
2017.3.24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