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2月19日,电影《热辣滚烫》的累计票房为29.46亿,居春节档电影的首位,高出第二名的《飞驰人生》将近6亿票房,然而对于这部电影的评价却呈现出两个极端,一边是赞美派,他们被贾玲一年减100斤的毅力所感动,同情女主乐莹的遭遇并被她的成长所吸引,在电影剧情的跌宕起伏下重拾信心;另一边是批评派,他们反感于对演员的过度宣传而忽略电影本身的质量,又因为此部影片与2014年上映的日本电影《百元之恋》有诸多相似之处,认为存在明显的抄袭。那么作为观众的一员,我们如何能够比较客观的评价《热辣滚烫》?在好与差的对立观点中保持清醒、独立思考呢?
01 是否只是一个减肥的故事?
《热辣滚烫》上映后被提及最多的词汇是“减肥”,当然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卖点,但仅仅是减肥也许并不能支撑起一部电影持续的热度,首映可以靠宣传,但持续票房霸榜才是对电影品质的考验。《热辣滚烫》的故事情节比较简单,讲述了一个“讨好型人格”的大龄胖女孩杜乐莹在经历了被妹妹殴打、被喜欢的人嫌弃、被远房表妹欺骗被刺后执着于练拳,参加拳赛,最终重新找回自我的故事。
一部作品能够打动人,一定是能让观众找到“共情”,本部影片的共情点就是很多人在乐莹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在一些博主对《热辣滚烫》的解读视频中出现频次极高的弹幕便是“是我了”、“这不就是我吗”等这样的评论。这说明在人群中有相当比例的人都是讨好型人格,而我们并没有找到如何改变自己、面对这个世界的方法,我们还在被伤害。
02 贾玲减肥成功为何受到如此多人的追捧
有人举出阿米尔汗、贝尔等人为了拍摄电影减肥、甚至完成从肌肉男向饥荒者的转变,然而这些却不能引起我们的共鸣,原因一是我们对贾玲太熟悉了,我们对一个人越熟悉,就会对她发生的改变越震惊;原因二是阿米尔汗这样演员并不是一直都以一个胖子的形象长时间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我们对贾玲的刻板印象越深刻,这种改变带来的冲击力就越强烈。生活中这种例子比比皆是,比如我们会对一个同班的学渣读博而感到震惊,而不会对隔壁班的学霸读博震惊。
03 其实死了一个人
关于《热辣滚烫》乐莹跳楼更深刻的理解是一个人的毁灭,一个人的重生。乐莹跳楼自杀的剧情也许无意向我们透漏了最重要的信息,当一个善良“讨好型人格”的人被他人肆无忌惮的伤害时,结局早已注定。这部电影也许正是拍给那些加害者看的,让加害者意识到他们随意、无所谓的行为正在对他人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这也是电影用长篇幅去讲乐莹如何坠入深渊的原因,因为一个人的悲剧往往是由表面热情但行为冷漠的众人“蓄意”造成的。但只要一个人觉醒后,有力量抗争和反击,任何人也不可能再对他造成伤害。就像木心在“十年期间”的信念是“你让我毁灭,我不!”,这种源自心底的力量是不会被外界所摧毁的。
04 尾声:娱乐化与严肃性的冲突
电影的一项基本功能——娱乐,对于普罗大众来说,满足这个功能就是好电影。而严肃的电影观众更关注电影的艺术成分,“电影是否能激发人的思考?走出电影院后是否还能被回味和讨论?”才是评价一部电影是否优秀的必要条件。在高度商业化的今天,票房几乎成为唯一的标准,高票房的保障就是要有流量,只要演员自带流量,票房一般就不会太低。这样的市场环境产生的电影势必会牺牲品质,让严肃的电影观众感到不适。
最后,你可以认为娱乐化是对电影的亵渎,你也可以认为电影的严肃性只是某些人的臆想,坚持捍卫自己的观点,为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