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7月8日,国家版权局发布《关于责令网络音乐服务商停止未经授权传播音乐作品的通知》,启动了规范网络音乐版权专项整治行动。
10月13日,网易云音乐与QQ音乐宣布达成音乐版权转授权合作。
10月,传言百度将出售其音乐业务。
10月31日,根据《通知》,截止到该日所有音乐平台未经授权的音乐作品必须全部下线。
正文:
至此,数字音乐正式进入版权时代。总体来说,这个市场将类似在线视频,在盗版被打压后,内容版权之争将愈发激烈,由此带来的巨大财务压力将迫使平台方在商业模式上有所创新。具体来说,我们预测未来的数字音乐市场可能发生以下变化。
用户层面:
1. 每个用户手机中将会保留多个音乐APP,用户开始关注歌手所属公司的信息
国内主流的音乐平台都分别与一些主流唱片公司保持着独家版权合作。对于普通用户来说,这意味着要听周杰伦时只能上QQ音乐,要听五月天时又得打开阿里音乐。用户不得不下载多个APP,才能基本满足自己的听歌需求。
用户会开始关注诸如歌手所属唱片公司、与之合作的平台方等原本无须知道的信息,围绕音乐的一系列行为习惯——搜索、保存播放列表、收听及分享等都将发生改变。
2. 付费用户增加,95、00后成为营收贡献主力
竞争环境严苛必然加大各平台的盈利压力,平台方会加大引导用户付费的力度。对于年长用户而言,会员费这类小额支付虽不足挂齿,但要使其从免费用户转化到付费用户,存在着观念和习惯改变的阻碍。而对于重度需求的年轻用户而言,95、00后一代并未经历过中国互联网曾经盗版获取成本极低的“免费”时代,对付费获得虚拟产品/服务接受度相对较高。
而年轻用户除了听歌的基本需求本身,还有从中获得追星、社交话题、群体认同等需求,他们的消费潜力将不仅限于在歌曲下载付费上体现,未来更丰富的盈利模式将围绕着该群体展开。
行业层面:
1. 上游打版权争夺战,行业内合纵连横,下游调整价格策略
新政一出,激烈的版权争夺战在所难免。巨额投入下,数字音乐各平台将会从互相封杀逐渐转为抱团取暖共享资源,如腾讯牵手网易。未来小平台将逐渐归入腾讯、阿里阵营,形成两大寡头对峙的局面。
国内目前音乐下载的价格其实很低。即使不计各种推广优惠,一般折合十几元的月费即可获得上百首歌曲下载的权限。(03年美国市场由苹果牵头各唱片公司推iTunes Store时,单曲下载需0.99美元)在正版环境获得政策大力保护后,音乐下载服务适度提价成为可能。
2. AT布局之下,音乐业务融入内容产业大生态中,音乐IP价值凸显
面对巨额版权支出,仅依靠会员付费的盈利模式将独木难支。随着AT寡头竞争的格局形成,竞争将会上升到构建生态、商业模式创新的层面。如阿里提出的“Double H”战略(Happiness & Health)中的Happiness,即包括了电影、在线视频、音乐等行业的集合。音乐将成为阿里整个娱乐内容大产业中重要的一环。
当置于整个内容产业生态中,音乐作为IP的价值将凸显。过去,一首(或一打)歌曲作为产品被售卖;将来,一首歌曲可能在演唱会、在线秀场、KTV、影视、游戏等多个环节中焕发价值,而这些都在歌曲发行甚至创作阶段即得到周全的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