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8.我们应该如何理解问题都是可以被解决的呢?
(知乎问题:所有的问题其实都有解决的办法,这句话是如何理解的?)
越好的人生设计者越知道“解决什么问题,比如何解决问题更重要” 。
人生设计也是一样,当你尝试去解决一个问题的时候,你一定要先思考——这个问题本身是不是一个“重力问题”。
比如:如何找到世界上最适合自己的人生方向?
“世界上最适合”本身就是一个坑,因为“最”是极端词,而“适合”是动词。随着你的能力和资源不断变化,“最适合”会不断变化,没法评价;其次,要找到“世界上”最适合的,需要穷尽所有的职业数据库,这也不太可能。而且人生本来就不能回头,你能说马云最适合创业而不是更适合成为伟大的英语老师吗?其实谁都不知道。
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把问题从“名词”转为“动词”,这样我们就更能找到自己背后真正应该关心的东西。
这个思路也可以套路用在人生设计上:
1. “如何找到自己最适合的方向?”转换成“如何三个月内进入一个自己觉得适合的工作岗位?”
这样问题变得好解决很多,找到能力匹配、收入合适、行业不错,而且在招人的公司面试就好。
2.“如何让诗人的平均收入更高?”转换成“作为一个诗人,我如何保持不错的收入持续创作?”
你可以通过兼职、找到赞助者、从诗歌创作转成歌词创作等等途径解决问题。顺便说一句,这个问题曾经是方文山提的,他后来的成就我们也都看到了。
3.“如何让我的领导改变沟通风格?”转换成“我如何可以和领导沟通顺畅?”
总结:讲到最后,你应该理解为什么“动词”这么重要了。 因为只有可控、可操作和指向未来的问题,才是有可能被解决的问题。
209.我们是应该扬长,还是应该避短呢?
(知乎问题:发扬长处和回避短处,如果只能选一种的话,你会选择哪一个?)
这是由于自身一直存在的问题而带来的失败。这类型的错误在某些情境下会反复出现。你心知肚明这类错误的源头,大概也努力修正过,但依旧不免犯错。比如,拖延、脾气暴躁、不够细心等等。
我有个同学是个慢性子的人,无论做什么都比别人慢,吃饭慢、说话慢、走路慢,即便一起出去玩,他也总是最后一个才出门……
他吃过慢的亏,但性格上的事真的不好改。最后这哥们采取的策略是:每次不管做什么事总是提前开始,结果反而有了慢工出细活的特色。另外,因为吃饭慢,也让他成为我们几个要好的同学里唯一一个没有胃病的。
当然, 挑战缺点是人类一大乐事——你可以自行决定要不要修理自己的弱势。但是要提醒你,劣势改起来收益很低,完全比不上避开弱点、和人合作,甚至外包的收益。如果一直在对抗自己的缺点,那么什么时候去发挥自己的优势呢?
210.如何把自己的弱点,转化为成长机会?
(知乎问题:如何将自己不足的地方,快速转化为优势呢?)
我帮你做了一个表,回顾过去一星期、一个月、一整年,列出“失败大全”:
以失败回报率衡量,这些失败到底是失误、弱点,还是成长机会?
如果是成长机会,你可以做得更好的心得是什么?
上文提到的几种失败,呈现在表上,就是(下图)这个样子:
建议可以每月记录1-2次。
不犯很多错误就想过上理想的生活是不可能的。重要的技巧是尽可能快而有效率地失败——关键要提高失败收益率,小投入,并且区分失误、失败和成长机会,最后把经验分享出去。
失败和挫折的意义正在于此:重要的不是它怎么发生,而是你从中获得了什么。
211.做职业访谈的步骤有哪些呢?
(知乎问题:如何能够通过拜访一个人来链接一群人呢?)
首先 ,列个访谈清单。
我请他盘点自己的技能、兴趣、特长,明确想法和预期,然后帮他列出要访谈的内容,列出一个清单(我把这个清单放在了文末,你可以收藏起来,随时取用),并且要求他提前在网上做功课。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你提问的质量代表了你的水平,至少是努力的程度。进入一个新行业前,让对方看到你的努力很重要,尊重对方时间也很重要。我自己的原则是,如果对方问我的答案能在百度上都能找到,我一般都不回答。
然后 ,寻找访谈对象。
这里面有个“3-5年定律”,我建议他找到互联网行业拥有3~5年行业经验的运营者,或是互联网大公司的人力资源、猎头。为什么是3~5年?因为1~2年的话,很难对行业了解得足够深入和透彻;5年以上的话,一般都在管理层,很可能远离了一线工作,给出的建议也不够具体和实际。
很多人会觉得自己没有行业人脉,找不到访谈对象。其实,如果你平时人缘还不错,只要在朋友圈发个邀请,一般会有人帮你连接到对应的资源。另外,这也是一项测试——如果连访谈对象都找不到,证明你完全不具备进入这个行业的资源,我建议你暂时不要转行。
再然后 ,见面开聊。
小强约到一位工作5年,在某公司担任运营总监的职场人。聊完以后,他决定暂时还是不要动了。其实这是个BUG,一家之言往往不太准确。
最后 ,我建议他先回封邮件感谢对方,也可以写上自己的理解和收获,展现自己的用心和专业度,顺便也请对方确认一下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确。同时要继续推进,访谈至少3个人,然后总体做个决定。
那怎么找到3个呢?也有个小招数——别忘记在每次面谈后多增加一句“除了您,还有谁像您一样资深,我可以去拜见的吗?您能给我推荐一下吗?”这时候,一个庞大的人际网络正在徐徐展开。
212.能否详细说一下,职业访谈的价值?
(知乎问题:当面求教和网上求教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呢?)
第一,抓取信息。
你可能会问,网络上也能找到信息啊,就算需要咨询专业人士,微信或邮件的方式也可以啊,为什么还要见面?
其实背后还有两个隐藏功能,首先,当面访谈其实是一个全面的感受,你能看到对方的言谈气质,全面感受他的状态,这是线上沟通无法带来的;另外,访谈还是一个非正式的面试,你甚至可以直接问目标岗位上的人,如果自己要入行,感觉如何?他们的判断和建议一般都很准。如果他们都认为你暂时不适合转行,你为啥还要去被应聘公司的HR拒绝?如果他们认为你很靠谱,而且展示出来了自己的通用能力和对行业的理解,很可能会直接获得转行机会——我的很多朋友就是在访谈过程中,获得了进入该行业的 offer。
第二,链接资源。
一个访谈带来一次见面,一次见面链接一个人,一个人背后链接的是一个行业网络。所以当你面对一个新领域时,与其闷头问自己的内心:“我到底该不该去做?” 还不如问问自己“谁会有这个问题的答案?”因为他们不仅有答案,更有人脉。
第三,看清目标。
我越做生涯咨询越发现——人们买辆车都要刷好多网站,去做个对比,但是在决定是否要转换职业时,却更多的是一时冲动。所以,职业访谈永远是一个收集信息、体验行业甚至直接进入行业的好方式。
最后给个小TIPS,即使你不准备跳槽转行,哪怕在公司里,了解一下未来职业的发展方向,也是一个很好的准备工具,以及链接人脉的好方式。
213.如何让自己成为超级个体?
(知乎问题:让自己成为超级个体最言简意赅的方法是什么?)
1.学习是最好的投资
2.反思促使改变
3.行动产生价值